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起来”的句法变换条件及其理据

来源:科技视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106年第2期总第126期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SOC【ALSCⅢN口葛No.2GeneralNo.126·语言文学研究·‘‘起来"的句法变换条件及其理据陈忠(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摘要]“起来”的不同句法形式对

2(106年第2期总第126期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SOC【ALSCⅢN口葛No.2GeneralNo.126·语言文学研究·‘‘起来"的句法变换条件及其理据陈忠(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摘要]“起来”的不同句法形式对应着不同的意象,并且制约着其句法形式之间的变换条件。“起来”跟“了”之间的对立和交叉,是各自的意象图式和扫描方式的对立和交叉造成的。这些意象图式和扫描方式制约着“起来”跟数量成分的同现条件。[关键词]意象图式;扫描方式;距离象似;视界[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06]02—013㈣关于“起来”有两个疑难问题有待解决。第一,为什么“起来”有两种句法格式同时并存:分离式“V起N来”和合并式“v起来N”,这两种句法格式之间的变换有什么条件限制。第二,“起来”可以表示“起始”,而“了”也可以表示“起始”。令人感兴趣的是“起来”和“了”各自所表示的“起始”有没有差异。本文基于这样的假设:如果事实证明“起来”的分离式“V起N来”和合并式“V起来N”这两种句法格式之间的变换形式不是任意的,那么其对立的背后必然存在着制约和影响这种对立变化的动因和理据。本文的思路是,在对“起来”的句法形式进行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起来”的不同句法形式所对应的认知方式。一、“起来”的句法形式的对立“起来”的意义包括以下不同类型:(1)表示上自下而上的空间位移l,如“搬起一块大石头来”记作“起来1”;(2)表示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其中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1)“从静态转换为动态起始”,如“下起雨来了”,记作“起来2”;收稿日期:2005一ll一10作者简介:陈忠(1964一),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1362)从静态进入动态的运作状态,如“机器发动起来了”,记作“起来3”;3)处于某种特定状态之下,如“说起话来滴水不漏”,记作“起来4”;4)从松散的自由状态转换到集中、约束状态,如“抓起来”“捆起来”“结合起来”,记作“起来5”。“起来1”属于空间位移范畴,在认知方式上对应着“路径”意象图式。而其他几种类型则通过隐喻和转喻表示不同时间阶段不同状态的转换。这种意象图式之间的差异映射到句法形式上,就形成了“起来1”跟“起来2”“起来3”“起来4”“起来5”之间句法格式之间的变换条件的不对称。“起来”和其他双音节谓词性成分组合能够产生两种基本格式2:分离式“V起N来”;合并式“V起来N”。“NV起来了”可以看作是前两种格式的交叉。这两种句法格式之间存在变换形式上的差异。“拿起一本书来”可以变换为“拿起来一本书”,“起来”的合并式和分离式两种格式都成立;但是“外面下起雨来”却不能变换为*“外面下起来(一场)雨”或*“#1-面下雨起来”。比较下列合并式和分离式不同格式之间的变换条件:(1)组:ABCDAl拿起来一本书B1拿起一本书来 cl*拿起来书D1拿起书来A2抬起来一只脚B2抬起一只脚来C2*抬起来脚D2抬起脚来A3建起来一座房子B3建起一座房子来C3*建起来房子D3建起房子来(2)组:A4*跳起来一支舞B4*跳起一支舞来C4*跳起来舞194跳起舞来A5*唱起来一支歌来歌D5唱起歌来A6*下起来一场雨采雨1)6下起雨来(3)组:A7*说起来一句话来话D7说起话来A8*走起来一段路来路D8走起路来(4)组:A9抓起来一个人人130抓起人来AIO捆起来一摞书来书DIO捆起书来B5*唱起一支歌来c5*唱起B6*下起一场雨来C6*下起B7*说起一句话来C7*说起B8*走起一段路来C8*走起B9抓起一个人来C9*抓起来BIO捆起一摞书来CIO*捆起纵向看,(1)(2)(3)(4)当中的16组句子之间不同的“起来”变体呈现出规律性的整齐对应关系。横向集合之间反映了同一个“起来”不同句法格式之间的变换关系。(1)和(4)中的合并式和分离式之间变换比较自由。其中A列合并式结构表示“结果”;B列和D列分离式表示“过程”。(2)(3)中只有分离式成立,表示“过程”或“起始”。上述(1)(2)(3)(4)组句子的变换条件表明,“起来”的合并格式对应着“结果”,分离式格式对应着“过程”和“起始”。上述16组句子显示,“起来”的分离式“V起N来”和合并式“v起来N”这两种句法格式之间的变换形式不是任意的,明显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约。是什么因素限制了(2)(3)只有分离式没有合并形式?“起来”的分离式和合并式这两种句法格式之间的变换和x,-j-.%确-什么限制条件?制约句法形式背后的理据是什么?上述4组句子得出的结论是局部性的,我们无法对“起来”与其他词语组合而成的无限集合作出穷尽式描写。这种局部性结论能否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其实无须作出穷尽式个体描写,只有寻找到“起来”的分离式和合并式结构句法对立背后的动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既然“起来”的分离式“V起N来”和合并式“V起来N”这两种句法格式之间的变换形式不是任意的,那么在规律性的整齐对应关系背后,必然存在制约其变换条件的动因。我们需要在局部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考察“起来”的两种句法格式之间的变换条件,同时探寻制约“起来”的分离式和合并式两种句法格式变换的理据。二、“起来”的不同结构形式及其认知方式1、“起来”的不同结构形式的不同视界及其辖域我们把观察运动过程所选取的不同观察角度和范围称为“视界”。一次观察只能选择一个视界。不同的视界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句法结构。反之,不同句法格式也同样映射出不同观察视角。拍摄足球比赛,摄像师可以选取不同的视界而选取不同的镜头。可以将镜头定格在进球的一刹那,也可以凸显足球传递过程中的移动轨迹。对一个运动过程采取不同的观察视界,会形成不同的观察结果:前段起始视界、中段过程视界和尾部终结视界。根据“距离象似原则”,动补结构的合并型和分离型结构中的补充成分与动词之间的分布距离,对应着不同视界:合并型凸显移动的终结视界——结果,分离型结构凸显移动的前段起始视界或中段过程视界,如图所示:A小王l送给『老李,一本书图(1)A小王图(2)老本图(1)当中,“送”和表示送达方向的“给”紧靠在一起,二者句法分布的距离切近,淡化了书转移的中间过程.只凸显了书转移的最终结局:书到了小李手中。可见,合并型侧重于动作的最终结果,淡化开始后发展进程的中段视界。图(2)中,动词“送”和表示送达方向的“给”拆分开来,二者的句法分布距离远,象似性地凸显了“书”从发出者到达接收者的转移过程,淡化转移结果。如果没有“了”“已经”等“已然”成分的强化,(2)中的“书”就表示尚未抵达新的拥有者手中。原因就在于分离型的动词语及其补充成分在空间上拉开了距离,句法分布上的分离,象似性地凸现位移的过程,淡化结局。上述原理也同样适用于“起来”。“起来”在不同137格式当中可以分别凸显起始、进程和结果三个不同阶段。并且在句法形式17.分别对应着分离形式和合并形式。一个位移的路径可以分别凸显下列阶段:开始、中间过程以及终结。图(3)显示,“起”和“来”紧靠在一起,二者句法分布的距离切近,在时间轴上只呈现为一个点,不能呈现为一条线,淡化了书转移的中间过程,只凸显了书转移的最终结局:书到达终点。因tt“起来”的合并型格式凸显位移结果。图(4)显示,“起”和“来”被“一本书”隔离开来,拉长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象似在位移进程当中从“开始”到不同阶段进程的连续扫描,在时间轴上呈现出前后分离的不同情状,象似性地凸显了“书”开始移动、逐步提升、到达终点的转移的整体过程。因此“起来”的分离型格式凸显开始和中间过程。“起来”的分离型和合并型的句法形式的对立,实际上体现了“起来”不同的观察视角及其视窗——起始、过程和终结点的对立:巨圈一本书图(3)豳一本书冈 l■图(4)分离型“起来”凸显位移过程和状态的空间移动过程当中,也伴随着时间上的起始和进程。因此分离型“起来”也表示时问上的起始和进程。所以“起来”表示时间上的起始和进程tlz同样采取分离形式,如“下起雨来”。值得注意的是,—F起雨来”是空问位移认知域(如“拿起书来”)向时间认知域的转喻和隐喻。虽然“下起雨来”和“拿起书来”都是分离型格式,但是后者在表示过程的同时还伴随着位移。实际上是个位移的过程。而“下起雨来”则单纯表示“起始过程”,没有丝毫的空间概念。“起来”表示时间上的起始和进程跟其表示位移的进程有所不同。如果说分离型“起来”表示空间位移的过程有三个视界,还包含着移动路径的终结点,那么表示时间上的起始和进程则彻底排除了终结阶段,只有一个单一的视界:起始过程。时间t-.的终结阶段是“了”的辖域,由“了”来承担。合并型格式所凸湿的视界在时间轴上只呈现为一个点,是个典型的界限标记,而表示界限的功能由“了”承担,因此合并型格式表示完结的功能被“了”所取代。换言之,“起来”的合并型只能表示空间位移的结果,不能表示时间卜的终结。1382、“起来”的不同结构对应着不同扫描方式对运动采取不同的观察方式,就会形成不同的扫描方式上。扫描方式上的差异映射在句法形式上对应着的句法格式。反之,不同句法格式也同样映射出扫描方式上的差异。如:分离型蠢 f书’本 l起I拿}I图(5)合并型拿起来…本书 f图(6)图(5)显示,“起来”的分离型“起……来”对于进程当中的不同状态逐次扫描,连续记录了从开始阶段逐渐兴起、发展的不同过程,凸显各个不同状态之间的渐变性和动态性。这种扫描方式称为“连续扫描”。“连续扫描”投射在句法形式上就形成分离型格式“起……来”。图(6)显示,合并型“起来”是一次性的瞬时扫描,而且只凸显扫描的结果,而不同状态之间的进程则被删除、忽略了。这种“瞬时扫描”投射在句法形式上形成合并型格式。合并型格式表示的“瞬时扫描”往往大多表示位移或“集束”,如“抬起来”“捆起来”。如果“瞬时扫描”表示时间,则通过“了”来体现。这样,“起来”的分离型和合并型句法形式实际匕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扫描方式。分离型着眼于“连续扫描”;合并型凸显“瞬时扫描”。不论是“连续扫描”还是“瞬时扫描”,前提条件都是动作、状态可以在内部进一步切分。如果动作可以持续,那么要看凸显的是动作的起始、进程还是结果;是“连续扫描”还是“瞬时扫描”。如果凸显结果,就可以跟“起来1”和“起来5”组合,并且分离型和合并型之间可以自由变换,所不同的是前者表示“连续扫描”,后者是“瞬时扫描”。如:连续扫描:瞬时扫描:抬起一只脚来抬起来一只脚捆起一摞书来捆起采一摞书抬起脚来捆起书来“起来”的分离型和合并型的扫描方式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除了对与之组合的动词有一定的限制之外,还限制了各自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和匹配条件。其中最显著的限制是数量成分。数量成分是对事件进行整体观察后进行计量的结果。数量成分以事件进程的终结为前提,因此数量成分与“终结”情状相容。而“起始”和“进程”情状凸显的是不完整的情状,淡化终结点,与数量成分对事件的整体观察、计量不相容。因此数量成分不能跟分离形式“起……来”同现。“一”当中的例子B当中“起来”采用分离型结构,而分离型结构凸显“起始”,不能对事件进行整体观察,无法计量,因此B不能成立。但是A1A2AA9A表示空间位移,凸显的是过程或结果,因此可以跟数量成分同现。总之,“起来”的分离型和合并型格式的扫描方式的对立,一方面制约着“起来”表现空间和时间时采取不同的句法形式,另一方面还制约着“起来”与数量成分的同现条件。分离型和合并型格式在特殊条件下可能有交叉。如果动作的持续时间很短就可以完成,那么既可以采用分离形式“想起一件事(来)”,也可以采用合并的形式“想起来一件事”。或者干脆去掉“来”——“想起一一件事”。三、“起来”与“了”的差异1、凸显不同侧面不同范畴对应着不同的意象。不同意象之间的扫描方式往往不同。从扫描方式来看,“V起X来”对动作或状态的开始阶段按照时间顺序对不同阶段进行顺次、连续性扫描,展现的是新状态逐渐展开的动态过程,如图(7)所示:起始+动态进程图(7)T凸显终结果限图(8)T图(7)显示,“起来2”凸显状态逐渐展开的动态过程:“起始+动态过程”,不显示终结界限。这限制了“起来”不能跟表示终结的动词同现。图(8)显示,“了”既可以凸显“起始”,也可以凸显终结。对比图(7)和图(8)不难发现,“起来2”的辖域只包含“起始”,“了”的辖域则包括“起始”和终结。这就是“起来2”和“了”的辖域分工。虽然“起来”可以表示“起始”,而“了2”也可以表示“起始”,但是“起来”和“了”各自所表示的“起始”的意象不同。“起来”凸显的是动态、渐变的“起始”,而“了2”表现的是顿变“起始”。这就制约了“起来”和“了2”各自的出现条件。前面讨论过,“起来”与[+持续]动词在语义上相容,与[一持续]动词不相容。动词的[+一持续]特征制约着其能不能跟“起来”同现。而“了”表示界限,动词的[+一持续]特征不对其与“了”的同现构成限制。[一持续]动词虽然不能跟“起来”组合,却可以跟“了”组合:*结起婚来*结婚起来结婚了结了一次婚*毕起业来*毕业起来毕业了*死起亡来*死亡起来死亡了*开起幕来*开幕起来开幕了*闭起幕来*闭幕起来闭幕了*投起降来*投降起来投降了*结起束来*结束起来结束了如果表示时间上由静态向动态转化的起始过程,“起来”的意义限制、决定了其视角是单一的:只能凸显“起始”,不能凸显“终结”。“起来2”所关注的是动作、状态逐渐开始、尚未终结的这段情状。终结的情状不是由“起来2”承担,而是由“动词+了+数量”来分担。这一特征制约影响了“起来2”的句法结构特征。所以“外面下雨了”“外面下了一场雨”可以成立。数量成分是对事件进程整体观察、计量的结果,以事件进程的终结为前提,因此数量成分与“终结”情状相容。“起始”情状凸显的是不完整的情状,淡化终结点,与数量成分对事件的整体观察、计量不相容。因此“外面下起雨来”不能变换为*“外面下起一场雨来”。1392、“起来”与“了”对应不同的意象“起来”凸显状态逐渐展开的动态性,“了”凸显界限变化,它们的意象是不同的,如:振作起精神来?振作精神了一天天地好起来*一天天地好了发动起机器来?发动机器了“起来”凸显状态逐渐展开的动态性。这一特征制约着“起来”只能跟表示动态动作的动词组合,不能跟表示静态的动词组合,但是却可以跟“了”同现,如:*校园里慢慢平静起来校园里慢慢平静了下来*安静起来安静了下来如果与“起来”组合的动词不是表示静态的动作,也不是表示瞬间终结的情状,那么就也可以跟“了”同现,如:一天天地好了起来发动起机器来了“了”的基本意义是表示“起始”“终结”等界限变化。至于是表示“起始”或“终结”当中的哪种界限,则要参照其在句中的分布位置以及动词特征、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来定夺。“了”无论在句尾还是其他位置,都凸显某个顿变界限,而不是渐变过程。顿变界限包括起始、终结等转换界限。这就是“了”既能跟表示终结的成分同现,也可以跟表示起始成分同现的理据:死了结束了闭幕了下雨了上课了“下雨了”虽然也表示开始之后将持续下去,但着眼于天气的转化,凸显顿变界限,不能凸显“过程”。因此*“渐渐地下雨了”不能成立,但是“渐渐地下起雨来了”以及“突然下雨了”可以成立。而“下起雨来”则凸显新状态逐渐展开的动态过程,着眼于动程扫描。因此“渐渐地下起雨来”可以成立。如果既凸显起始界限,又进行顺次、连续性扫描,展现逐渐进入下雨的动态过程,则可将“了”和“起来”组合同现:下起雨来了渐渐地下起雨来了“起来4”表示处于特定状态之下,是个无界情状,淡化起始和终结界限。因此“起来4”跟“了”在意义上不相融,句法上“起来4”跟“了”不能的直接成分当中同现,如:*说起了话来滴水不漏*说起话来了滴水不漏*走起了路来脚底生风*走起路来了脚底生风*干起了活采不要命*干起活来了不要命不同动词所包含的“起始”“终结”特征不同,制约着其跟“起来”能否同现的条件。数量成分、动词重叠等跟“起来”也存在匹配的问题。140至此,可以回答开头部分提出的问题。“拿起一本书来”可以变换为“拿起来一本书”,其中“起来”的合并式和分离式两种格式都成立;而“外面下起雨来”却不能变换为*“外面下起来(一场)雨”或*“外面下雨起来”。因为“拿起一本书来”表示空间移动,“起来”的合并型和分离型格式都成立,因为在空间认知域不存在“了”跟“起来”的竞争问题。但是在时间认知域,表示结果的“了”侵夺了“起来”表示结果的功能,“起来”仅限于凸显“起始阶段”和“中间进程”,而“了”则表现终结阶段。而“起来”表示“起始阶段”和“中间进程(状态)”,则对应于分离型格式。这样“起来”表示空间位移既可以表示起点阶段,也可以表示终结阶段;“起来”表示“起始”和“处于特定状态”只能采取yj-离型格式。所以*“外面下起来(一场)雨”或*“外面下雨起来”就不能成立。“起来”的分离式“V起N来”和合并式“V起来N”两种句法格式同时并存的功能:在于分别凸显起始和终结不同阶段。这两种句法格式之间的变换的条件限制,恰恰体现了起始和终结。“起来”可以表示“起始”,而“了2”也可以表示“起始”。“起来”和“了”各自所表示的“起始”有差异。“起来”凸显状态逐渐展开的动态性,“了”凸显界限变化,二者的意象不同,与之组合的动词范围有差异;与数量成分同现的条件也有差异。“起来”和“了”之间扫描方式的差异,导致各自与其他成分选择和匹配条件的不同。汉语发展到今天有一种趋势,通过特定的句法分布形式来体现其他语言通过语法形态表达的语法功能和意义。无论是时间顺序原则,还是距离象似原则等等,都是以句法为手段表现特定的认知功能。“起来”也是通过不同的句法分布形式对应不同的功能。当然,“起来”的句法分布形式跟功能之间的对应并非那么简单,制约因素来自不同方面。“起来”表示动态的起始和状态转换,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西汉乃至唐宋时期,“起”一直是动词,表示“起身”和“兴起”。《淮南子》当中出现了50个“起”,都是动词。如:困敦之岁,岁大雾起,大水出,蚕稻麦昌,民食三斗。楚庄王伤文畏之死于宋也。奋袂而起,衣冠相连于道。唐代前后,“起”大多不跟“来”一起出现。五代时期前后,“起”跟其他动词如“下”“来”“去”组成连动结构。这为后来的语法化刨造了条件。大约五代时期,少数情况下“起”跟“来”一起出现,但是“起来”仍然保留有连动结构的痕迹。这个时期的“起来”实际上跟连动结构“起下”“从坐而起”在结构关系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在《敦煌变文》字的70条“起”当中,共出现了4条“起来”。如:皆流鲜血良久乃苏,从地起来。其时善庆亦其堂内起来。于是道安起下高座..从坐而起。起来礼拜。五代时期是“起来”从连动结构逐渐向复合式词语转化的关键时期。《祖堂集》当中出现了21个“起来”。它们已经逐渐摆脱了连动结构的痕迹。但是这个时期“起来”大多表示身体的上移运动。随着“起来”语法化的进一步成熟,到了元代的《老乞大新释》当中出现了进一步抽象的表示状态的“起来”,如:似这等看起来。《老乞大新释》当中,“起来”已经基本上替代了“起”。在《老乞大新释》当中出现的跟“起”有关的33个结构当中,有19条是“起来”。可见“起来”在此时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从“起来”的演化脉络来看,“起来”始终都保留着其原型“身体从坐姿、卧姿向上立起”。身体的姿态的向上变换,往往意味着动态和兴起、运作。在“起来”三千年的演化轨迹当中,自始至终都围绕着“动态”和“兴起”、“运作”这个线索通过隐喻和转喻从具体的空间移动向抽象的时间认知域渗透、扩张。直到元代、明代以来才逐渐演化出表示不同状态转换和“起始”的抽象意义。换言之,“起来”虽然表示“起始”和“状态转换”,但仍然保留着身体向上的“动态”意象。这既是“起来”演化的线索和依据,也是今天的“起来”表示“动态”等意象的理据和动因。本文将句法形式和认知方式结合起来描写和解释“起来”的不同句法形式及其变换条件。“起来”跟“了”之间的交叉和对立的本质,是认知方式的不同。认知方式的差异制约着“起来”和“了”跟数量成分的同现条件的差异。“起来”的意象不但有认知理据,而且有历时依据。总之“起来”的不同句法形式对应着不同的意象;特定的意象对应着特定的句法形式。动词语“V+N”与“起来”组合形成的不同意象,制约着“V+N”与“起来”组合采用特定的句法形式。而“V+起N+来”表示“起始过程”,不能表示终结,在概念领域这就是“外面下起雨来”不能变换为*“外面下起来(一场)雨”或*“#t-面下雨起来”的根本原因。参考文献:(1]陈忠.“r”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考察[J].汉语学习,2002(1).[2]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3]黄美金.“了”:汉语中一个标示“界限”的符合[A].台湾者汉语研究文集[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4]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陆俭明.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A].语法研究和探索4[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6]潘维桂,杨天戈.魏晋南北朝时期“了”字的用法[A].语言论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7]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5).[8]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I责任编辑:仲华)年第2期总第126期山东社会科学SliANDONGSOCIALSC皿Na玛No.2GeneralNo.126蔡邕“变节说"辩刘桂华(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济南)[摘要]蔡邕“事董”一事一直被当作他人格中的污点而受到后人的指责,这是不公平的。汉末衰落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蔡邕坎坷的人生际遇,以及他受当时社会批判思潮及道家“贵生”思想的影响,“事董”只是他在乱世中求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已,不能以封建社会的“忠孝节义”来指责他。[关键词]蔡邕;变节;公平客观[中图分类号]1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06]02-_0142—04蔡邕(公元133——192)Itj被称为是汉末文坛的殿军。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等多种领域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后人对他的学术及文学创作都予以了充分肯定,但对其人品人格则颇多微词。这主要集中在他“事董”一事上,历代论者多认为这是蔡邕为人没有骨气,是“变节”的表现。中平六年(公元189),灵帝驾崩,董卓为司空,因慕蔡邕才卓名高而要辟他为官。当时天下大乱,群龙无首,各路诸侯争霸,汉帝国已是名存实亡,若应董卓之召,则有叛国投贼之嫌,蔡邕自然不愿奉召。但董卓残忍成性,岂能容忍有人不听召令,遂以灭族之祸相威协,为保全族平安,蔡邕不得已再次出仕。董卓对蔡邕极为重用,先署州郡祭酒,又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2j。旋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蔡邕官运此时已达鼎盛。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献帝初平三if-(公元192)四月,董卓被诛,蔡邕在司徒王允处不意问为董卓叹息,王允以“怀其私遇以亡大节”收付廷尉治罪。蔡邕陈辞谢罪,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而允不听,众大夫多矜救又不能得,蔡邕遂死狱中,时年六-f-一岁。这就是蔡邕之所以被后世诟病的一段不光荣的历史。古代知识分子讲究节义,蔡邕往往被慨叹为晚节不保。顾炎武更认为“东京之末,节义衰而文章盛,自蔡邕始。”13j其实历史往往是很复杂的,在汉末瞬息万变的社会大动荡大分化中,每个人的历史面貌都在急剧变化,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是一个轮廓,一个印象,至于彼时彼地彼人所做的事情,不是后人所能妄加揣测的。蔡邕之事董,固有其软弱妥协的一面,但将之放在整个汉末社会的历史背景上来看,如果以所谓的“变节”来苛责于蔡邕,是不公平的。汉末社会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社会风气颓坏,都已非人力所能拯治,一部分知识分子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并著书立说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和揭露,掀起了一股社会批判的思潮。他们看到“百官乱而奸宄兴,法令鬻而役赋繁”[43。而所谓“神授”之“君权”,也不像以往那么神圣而不可侵犯了,时有俚语日:“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bJ各地官吏已无视于皇权王道而自行其是,皇帝的诏书如同废纸一样。对于王朝的更替,人们也有了较客观的认识。他们认为新朝代的建立是胜者王、败者寇的结果,王朝的开国人物经过角智斗力取得胜利是“布德生民,建功立业,流名百世者,唯人事之尽耳,无天道之学焉。”怕t而一个朝代经历了开国的繁荣和中兴以后,一定会走下坡路,“世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寝衰而不改,勿乱安危,逸不自睹,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7J终于导致王朝的衰亡而被替代。仲长统在《理乱》中更是总结了朝代兴亡的三部曲,提出“存亡以之迭代,政乱从此周复”是“天道常然之大数”,是社会规律,而收稿日期:2005—10—10‘作者简介:刘桂华,女,文学硕:i:,山东省政法管理t:部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142非天命,从根本。l_二推翻了董仲舒“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在这种丰L会思潮下,所谓的“忠君爱国”在人们心中已不再是那么神圣崇高、绝对无条件的了,古之夷齐也不再是人们所崇敬的偶像。蔡邕处在这样的社会思潮中,他本人对于汉末社会现状又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对于汉王朝的衰亡也已有预见,事董与事汉并不像前人所言的那样存在着“忠”与“不忠”的问题,而是在“舍君”与“全亲”中做了一个选择。蔡邕十‘分重视亲情,他性笃孝,在母亲滞病三年问,他衣不解带、昼夜不休地服侍于左右。母卒之后,“庐于冢侧,动静以礼”。蔡邕与叔父蔡质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居则侍坐,食则比豆”。他们同朝为官,叔侄相互扶持,感情深厚,在后来的金商门之祸中他极力为叔父开罪,舍身相救。蔡邕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他平时对子女也极爱护,专做《女训》及《女诫》以教导女儿,其女蔡文姬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在当时,蔡家是以孝义闻名于世的。《蔡邕别传》云:“东国宗敬邕,不言名,咸称蔡君。”“兖州陈留,并图画蔡邕形象,而颂之臼‘文同三闾,孝齐参骞’。”Lsi汉末君权王道败坏,社会道德沦丧,唯有自己的亲人才是最值得关心与爱护的。当董卓以灭族之祸相威胁时,蔡邕在“舍君”与“全亲”中选择了“全亲”,因为汉王朝已名存实亡,为了一个“节义”的虚名而导致全族被诛杀是小值得的。况且彼时董卓虽然废帝杀后,但名义上仍然尊汉而没有自立国号,蔡邕之事董在名义上仍为事汉,做的仍然是汉朝的官,有这样一块遮羞布挡着,为全族人的性命而放弃所谓“忠义皮0常”这些名教中用以哄人的东西更是理所当然的r。汉末,随着经学的衰落与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老庄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了。许多经学家,像马融、张衡等在个人修养的情趣与理想中都渗透着老子思想,注重恬淡养生。张衡崇尚老庄,素有吉凶倚伏之论,并把图身远害作为人生出处的原则,他在《思玄赋》中曾言“出为河间相以避阉竖之祸”。马融也宣称“生贵于天下”,若“以咫尺之耻而丧千金之躯,非老庄之意也。”|9|蔡邕青年时曾长期隐居不仕,“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大约是出于一一种在乱世中求生存的自我保护意识吧。在战乱年代中,他十分重视现实的生活和个人的生命。本传中有这样一一段记载:“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日:‘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返。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蔡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日,‘我向鼓琴,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邻;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於声者乎’,邕筅然而笑日:‘此足以当之矣’。”这既表现了蔡邕对音律之精通,也可见邕为人之小心谨慎。蔡邕有一首诗《翠鸟》:“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Ho]表示了去危就安,得其所哉之意,可见蔡邕的人生观中颇受老庄贵生思想的影响。蔡邕认为,自己是无力改变社会现状的,所以即使他对时政有见解有认识,也只是采取无为无治的退避政策,以避害全身,正如他在《释诲》中所宣称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如果说《述行赋》是蔡邕由事而感发为言的,《释诲》则是他前半生隐居生活的一个总说明,是他在乱世中处世安身的方法。他认为如果是治世,则应竭忠尽职以奉君主,但在小人当权的乱世之中,则应该避难隐居,修业思真,安天信命,过一种素朴而又优游自适的生活。这似乎与前代的张衡、马融思想有相通之处。蔡邕也曾指望自己能在社会历史中尽一己之力以挽救时弊,但这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梦想,匡国之梦破灭以后,他全部的注意力就回到了个人与家庭上。他首先要保障自己的生存与生活,在“咫尺之耻”与“丧千金之躯”的选择中他选择了“生”。他也知道事董意味着什么,但他更注重实际的行为与结果,所谓的道义气节在“贵生”思想下黯淡无光。在暴虐的董卓与衰亡的汉末朝廷之问,任何一种选择都非蔡邕所愿,但又不得不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忍辱出仕,这正是想“遗世独立”而又不得的汉末知识分子的悲哀。我们也可以从蔡融在汉王朝中的个人际遇中看到他不盲目愚忠的原因。蔡邕青年时期一直闲居于家,直到三十九岁辟司徒乔玄府才正式走上仕途。就是因为他认识到当时政治黑暗腐败,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他觉得此时出仕,凶多吉少。在蔡邕二十七、八岁时,他的恩师胡广因外戚梁冀伏诛而被牵连,贬为庶民。取代外戚掌权的是所谓的“五侯”:单超、徐璜、具瑗、左倌、唐衡,其中徐璜因为蔡邕是弹琴的高手,命陈留太守督促他上京献艺。蔡邕不得已而上京,但他心中明白,自己是胡广的得意门生,在“五侯”的眼中绝不是拉拢提拔的对象,命其上京肯定有什么不良企图,于是在快到洛阳时便称病而归,避免了一场祸事。然而他的心中还是悲愤难抑,遂写下了《述行赋》,借历史讽喻当世权贵,对国家的1柏前途和命运表示了深重的忧虑。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很少能耐得住政治上的寂寞的,他们都向往着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蔡邕也曾言过“夫书厕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陈政要七事》)建宁四年(公元171),蔡邕三十九岁,此时恩师胡广已经重被录用且迁为太傅,政治上相对安定一些,于是他先辟司徒乔玄府,后出补河平长,接着拜郎中,校书东观,遂迁仪郎,一路仕途稳定。在学术上也做出了相当大的成绩,他与诸同僚一起校书东观,撰补《后汉记》,并且书、刻了流传千古的“熹平石经”。“熹平石经”不仅对于六经的校误和流传有莫大功绩,而且也是书法上的杰作。仕途上的相对稳定使蔡邕有点忘乎所以了,他虽一心想全身避害,但还是以一股知识分子的天真和执着冒险陈词,这时他接连上书,如《荐皇甫规表》、《历数议》、《谏用三互法疏》、《上封事陈政要七事》、《难夏育请伐鲜卑议》、《对诏问灾异八事》。从这些奏疏上可以看出蔡邕并非一位老学究,而是能够审时度势,提出一些较为合宜的主张。如他反对夏育征伐鲜卑,主张“宜止功伐之计,令诸营甲士,循行塞垣,屯守冲要,以坚牢不动为务。”表现了他的政治才干。他上表《对诏问灾异八事》,在奏章中指斥奸佞,言辞激昂,批评某些朝廷中的腐败状况,建议任用忠贤以兴国事,并指出鸿都门学“忧乐不并,喜戚易方,畏灾责躬,念当专一。精益以思变,则上方技巧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宜且息心,以示忧惧。”从政治大局出发,规劝皇帝应励精图志。由于对奏章泄露的后果早有预见,他一再嘱咐皇帝对奏章内容保密,不要泄露给宦官一党。然而奸佞无所不在,曹节趁帝起更衣之时窃览奏章,宣语左右,使得“其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先前,蔡邕与司徒刘邰素不相-'T-,邕之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杨球有隙,而杨球就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于是程璜使人飞章诬陷,说蔡邕与蔡质“数以私事请托于邰,邰不听,邕含隐切志欲相中”。于是诏下尚书召邕诘状,蔡邕上书自陈,指出此祸实由金商门问事而出,是因为“讥刺公卿,内及宠臣”,而“陛下不念忠臣直言宜加掩蔽,诽谤卒至”。他非常痛心地指出“而言者不蒙延纳之福,旋被陷破之祸,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他还是以“议害大臣之大不敬”的罪名而被判弃市。后经宦官吕强说情,免去死罪,全家髡钳朔方。即使这样,杨球仍然不放过他,派刺客追杀未遂之后,又贿赂所过州牧郡守毒害蔡邕。但郡守预先通知蔡邕,让他时刻戒备,以免被害。在五原安阳县,蔡邕将所著的《后汉书·十意》奉144献朝廷,灵帝动了惜才之念,在第二年大赦时将其赦还本郡。蔡邕遭此打击,仍是保留着一些知识分子的孤傲之气。当他路过五原郡时,不肯与太守王智(中常侍王甫之弟)共舞,并拂衣而去,于是遭到王智诬陷,说他“怨于囚放,谤讪朝廷”。蔡邕自知终难逃迫害,便“亡命江海,远迹吴会”达十二年之久。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之后,蔡邕对汉帝国已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所以他不会用“临危一死报君恩”来为衰落的汉王朝陪葬,更别说要陪上全家族的性命了。四汉人极重师法,“汉人无无师之学”。由于重视师法,重视师承关系,使学术具有保守的倾向,同时也形成了特殊的师生关系,经师对生徒的影响很大。蔡邕在二十岁时师事胡广,胡广是汉代首屈一指的显贵,学富五车,才华横溢,通晓古今艺术,能师从胡广是十分荣幸和有益的,蔡邕对胡广也极为尊重。胡广对蔡邕的影响不仅限于学术上,也表现在为人与处事上。史载胡广“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骞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日:‘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11J胡广为人比较圆滑,他为官三十余年,历事六帝,历任司空、司徒、太尉、太傅之职,虽屡有迁谪,而终居高位不倒。蔡邕对胡广感情极为深厚,十分敬重,在他为胡广所写的碑颂中极尽称颂之能事,后人指责他“几于谀墓”…,我则认为是对老师的由衷敬佩。而观蔡邕之为政大有乃师之风,他也想效仿胡J一能在乱世中尽量地保全自己,在必要时可以做一点妥协和让步。综观蔡邕一生,他身上确实缺乏一种对待人生信念的执着精神,他的处世原则并非刚正不阿,宁折不弯,他只求能够随遇而安、与世沉浮地在乱_re中求生存罢了。只是他身处的政治环境太过动乱与险恶,他想在乱世中求得一种生存的安全感而终未得,一生在跌宕不安中度过,最后-tg未能象胡广那样善始善终,是为憾事。五若说董卓对蔡邕有知遇之恩,蔡邕是为此而叹息感慨的,以“怀其私遇以亡大节”来责备蔡邕是不应该的。诚然,在蔡邕一生中,汉王朝给他的只是迫害打击,使得他饱受亲人离散,流离颠沛之苦,而董卓给他的则是“分明枉结,信宿三迁,匡导既申,狂僭屡革”。他得到了重视,个人生活-tg得到了很大改善,对于一直在乱世中谋求平安生存而未得的蔡邕来说不能不感到一种满足。但蔡邕之事董,开始即是被迫的,事董期间并未有任何助纣为虐之举,而是每每利用自己的受宠来劝阻董卓的非分之举。董卓竟想自比太公,称尚父,蔡岜奋力谏止;董卓乘车僭越礼制,蔡邕借地震之机给予劝谏;董卓欲杀卢植时,邕也倾力劝d-.。。BJ而且蔡邕明白董卓终究是一个则愎暴戾的窃国之贼,自己虽身居高位,但如处危巢,时刻有倾覆之忧,他曾屡思逃亡,终因“状异恒人,每行观者盈集”而无法自匿作罢。他对于董卓绝不会有太深的感情,至于'fig在董卓被诛后的一声叹息,是为董卓还是为他自己已不得而知。蔡邕死后,“手晋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口:‘汉世之事,淮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蔡邕的死,足对汉末文坛和学术研究的重大损失。蔡邕思想中许多矛盾而又复杂的因素统一在一起,-fig是-.-名儒者,而又崇尚老庄,他深受前代王充、张衡、马融等人的影响,在早年就表露出一种安生保命注重生存的道家思想;他有着传统知识分子匡政救国的宏图大志,却又不得不为保生安命而做出违心之举。他的“事董”,只是他在乱世中委曲求全以保全性命的一一种手段而已。况且汉末乱世,群雄竞起,在乱世中谁又能找对自己的方向,把握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论及蔡邕“事董”之事,应该公平客观,不能以封建社会的君臣之纲来责之以失节。蔡邕在乱世中辗转徘徊以求生存,-fig的行为虽不能说是无可厚非的,但至少是可以理解的。参考文献:【1]本史所引蔡韪zt平除特N/1-:H)13'b,均H{自《后汉书集解》列传八I‘卷中第五}’卷下《蔡鞋列传》r先谦撰,中华引码影印1984年2,J第一版,第680一689贞:[2]本文所引蔡邕作品之赋、文部分均本自《全』二古蔓代秦汉=j围六朝文》之《全后汉文》,清·严可均校辑,中华书局1958年12月第一版,1965年1lJj第_二次印刷。[3]IO)fii炎武《日知录》卷}|r两汉风俗”条,』“州述,i堂刻本,清同治8q-:.[4]r符《潜犬论-爱f|》,鄂宙悸局刻本,民困6年。[5j《全后汉文》卷四{‘六,第723贝。[6]《全后汉文》卷八¨L,4lft长统《吕青·理乱》,950页。[7]《令后汉文》卷四}‘六,崔诉《政论》,725贞..[8]《太平广记》卷164引李肪等辑,f:海扣叶jlI房刻本,民国12年。[9j袁宏《后汉纪》卷十‘九,I:海,1-海书店1989年3Jj。[10]《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涛·汉诗卷七》,避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9月版。[11j《后汉书-胡广传》第34巷530页。[12]宋·刘克庄《后村诗话》,l:秀梅点校,·p华枵局,1983年12月。[13]事见《后汉fs·,’i植传》卷54,第744页。(责任编辑:仲华)(上接第116页)益性。因“外部规则”始终依附于具体的命令,是积极而明确的,而“内部规则”却是否定性的,它并不指向任何具体的或特定的行为,只是划定个人“自由领域”的自l{:_J边界,所以个体所应该拥有的“确获保障的自由领域”就会在不正当的强力介入下变得越来越窄。当然,这种对迁徙行为及社会秩序建构性的努力并不能被莽撞地全盘否定掉,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种思路和相应的政策对社会秩序的调控起着重大的作用。但选择之后接踵而来的却是一系列设计者们并不希望看到的社会问题。反思的结果是,认定我们现行的户籍制度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及与日俱进的权利要求,f足,理性的理论家及改革者又开始以全付精力在这些“外部规则”上作文章。一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及配套措施在建构者们的努力F相继出台,但这些努力所带给我们的依然是“治标不治本”的隐患。那么或许我们应该转换一下视线,转换一种考虑问题的角度,将从对“外部规则”的立法规定的关注转移到“内部秩序”及相应的“内部规则”上来,从对社会秩序的建构性的努力上转移到正视和尊重社会内部自生自发的秩序及这种秩序下行为的自由状态。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解决当前迁徙自由问题的死角,不在于制定、宣布或改革多少国家法律或“外部规则”,而首先应该是如何保护、培育和促成这样一个社会进程:即一个伴随着(或者说内生于)生长与演进的社会秩序的过程的个体行为(或者说迁徙行为)自由的生发、凝聚及定型。换言之,我们目前现存的问题首先不是户籍制度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制度的改革,而是我们理性观念的谦虚转变以及自由迁徙秩序的自发型构。参考文献:[1]f奘]洛克.人住论[M].北京:商务印{;馆,1981.[2儿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f;{由秩序原理[Mj.邓Jf:来译,北京:生活、读抟、新知_三联协J÷■1997.[3]X[hl-:来.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j森.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M].}:海:三联l§店,2001.[5]申明民.中国二元经济结构’j二元社会体制分析[J].香港社会科学学报,1997,(9).(责任编辑:周文升)年第2期总第126期山东社会科学S}{ANⅨ)NG尉)cIAL sc砸NCESNo.2GeneralNo.126·社会学研究·充权: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新视角①——基于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研究赵海林金钊(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江苏淮阴)[摘要]充权理论是社会工作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充权就是协助弱势群体或个人排除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权力障碍,通过正面的经验感受自身的力量并激发内在的动力,在社会参与中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充权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通过实践环节,实现个人、社区和政治层面的能力资源改变,影响个人、人际、社会环境,从而实现个人能力和权力的提升。[关键词]充权;弱势群体;青少年社区矫正[中圈分类号]CC)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06]02—勺146__03近年来,随着我国1fJ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弱势群体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学者们大多从制度、礼会结构、社会政策等影响弱势群体的外部冈素进行讨论,至于如何帮助弱势群体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其生存状态并提升其人际和社会权力等问题的研究则略娃不足。本文借助充权理沦分析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无权状况,,{:探讨青少年卡1:Ⅸ矫正对象提升自身权力和能力的途径。一、充权理论允权(Empowerment),也被译为增权。充权理论最初是被两方政治学:家用来解决种族问题而提出,其后被扩展到弱势群体的/i/f究1f1’并已成为社会工作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充权理论近年来开始受到我困学术界和实务工作者的关注,但臼前还仅停翩在对闷外、港台充权理沦的介绍,充权实务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解充权,菏先要涉及权力(Power)的概念,权力一般被理解为人际关系r|I的特定的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凡足依靠一定的力翳使他人行为符合自已的目的的现象,都属于权力现象。权力意味着“j}备做某种事的能力”或“产生某种结果的能力”。海勒雅姆和塞廷戈克发现,在社会工作学哼1,权力通常等旧于个人的适成能力或才能。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目.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觉,即权力感,证足这种权力感可以增进人们的 n我概念、n尊感、福祉感及承要感。所罗门认为充权足~个过程,通过社会工作者或专业人上与被耻辱烙印化之群体一同参与活动,目的在于减少其源于在辨认或被耻辱烙印化的经历所造成的无权,帮助耻辱烙印化之群体的成员得到发展和增加特别的技能、知识与足够的能力,去影响他们的生活、人际关系的体验以及有效社会角色的履行。所罗门进一步指出充权目标是消除“非赢接性权力障碍”和“直接性权力障碍”。“:直接性权力障碍”是指耻辱烙印化之群体长期处于无权的处境中,内化了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自我形象低落,产生强烈的无助感。而“非直接权力障碍”则是在社会权力架构中缺乏参与、影响决策的机会。拉帕波特认为充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人们、组织和社区对其事务获得控制的机制。Guiterrez认为,充权是一个增加个人权利,人际权利或政治权利的过程,其最终日的是使个人能够采取行动来改善自已的生活状况。综上所述,充权就是协助弱势群体或个人排除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权力障碍,通过正面的经验感受自身的力量并激发内在的动力,在社会参与中改瓣自己的生活状况。简而言之,充权就是增加人们所拥有的权力和能力。充权强调的是一种实践,充权所有的过程只有当它们能够帮助案主采取理智的行动,并使他们能够实现处理问题和发展机会的目标时才是有意义的。这是充权最主要的内容,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消除案主无权感的状况。需要强调的是,充权假没每个人都有潜能,即使处于艰困的环境中,每个人的权力是变化和发展的,尤权或弱收稿日期:2005一ll一23作者简介:赵海林(1971一),男,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讲师;企钊(1964一),男,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①本艾系}r苏省高校社科项目[04sjd]《转型期“问题”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146权地位状况ur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因而弱势群体¨r以在适当的协助之下,提升自已的权力和能力。充权的价值基础是充分实现人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社会环境保护、消除各种歧视、强调案主自决和自我实现。正是这种价值取向得到r弱势群体的广泛认同。目前,充权已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地运川于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实务中,成为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的再要组成部分。二、社区矫正青少年无权状况及互动过程青少年礼Ⅸ矫IF楚指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被暂f l监外执行的青少年犯.嚣于{PⅨ内,,lh专I、J圜家机关在棚关社会}彳}体和民问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一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葶I:会的怍临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青少年就是指在社Ⅸ执行刑罚的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以公安机关X,t青!p年犯豫的统计口径)青少年犯。一般而青,无杖感被视为个人‘二『环境之问持续互动的结果。无权感广:qi有j个来源:一足受压迫的群体本身的心态;二是受压迫的被害人’j加害他们的大t,5境系统之间的互动;-三足宏观环境的结构,即社会系统结构的安排运行没有阋应受压迫的被害人,反而延续压迫的结构、安排和运作。从其自身的心态来看,青少年矫正对象普遍存在:一是心理l:的尤能感,对过去的行为表现出深深的自责。如有的矫证青少年说:“我爸快要死的时候,我还在外面玩,真对不起家翟,……我妈她也苫,也不跟我们说,……我有什么事都闷在一12,理”。同时存在着普遍的不信任感,一方呵是对内已的不信任,面对,t活更多地采取躲避的方式,另一·方嘶足对别人的不信仃.不敢和社区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往,丰H心被歧视。一::是缺乏礼会支持系统。在同辈群体方面,他们开始疏离甚至f',-k交往,海遍反映“原来的朋友都进去r,即使没彳r进去的也基本卜不联系r”。在社区中他们也尽量减少‘j社区成员的交往,‘j周罔的邻居也基本不交往。在交往群体减少的情况,必然导致Jl;交往转移,一种情况足蘑新和不良人群进行交往,乡,一方面就是与自我交往,即孤独感增加,其结果是导致他们处在一个孤独无助的状态;在家庭的支持方丽,他们爵遍反映和家人交流比较少,而H交流时也容易,“,li冲突,刈父母老生常谈的话表示异常的反感。矫JI:菏少年张某说:“也知道他们说的是对的,但就足听不进去,为这Jl!氅还经常吵,跟他们无法谈。,”在社区和社会支持方而,相ind及“印÷委会、派出所、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司法部门等部门有没有摊供过帮助”时,他们基本 l:认为这蝗部门和机构没有给他们提供帮助,共至认为一己不需要他们帮助,,!匙知识、f:作意识,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从知识结构看,青少年矫i朗寸象簿遍受教育程度不高0J:作也主要是临rl寸性的、极不稳定,并常常处于失业状态。绝大多数矫IE青少年刈术来的,fi活缺乏信心,不知道自己能Hf.么,没有给门已以后的乍活定位。从外在的社会层咏来看,青少年矫Jf:刘’象普遍存在:一是表现为经济上二的闲难,即使是已经I:作的人,其收入也不足以应付家庭和臼已的支出,而没有1:作人员其处境更是困难,更多只能依赖家庭。二是遭受公众的歧视和压迫,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尤法得到社会的认同。有些人还持这样的看法:现在下岗职:[还没有饭吃,哪能顾得1-.他们,如果我们帮助.r他们,我们就对不起许多困难下岗职I:。矫正对象也感受到rj塞种压力,盘11有的矫正青少年这样说:“我不怕坐,#,最怕的是坐牢后同来怎么办,……,我,i:『i知道自己如何和他们进一步相处,关键足人家想小想和我进一步相处”。一!是缺少有效的社会支持,目前礼区、政府层而所能提供的有效社会服务还没有开始。青少年矫』I强t象大多处于一种“放誊式”的状态,有的社区即使和他们联系,这种联系还停留在最简单的层次上,如,“就是-t卜一个电话,看看你在不红家,如果在家,电话就挂r”。这种个人和社会双承闲索的影响,导致青少年矫正对象无法通过自已的努力改善自我处境,并使依赖感增加。而这种依赖感的增加,又被社会进一步的阿定义:他们不思悔改,好逸恶劳,没有出息,不值得帮助。这种内外在的共同作用,强化r青少年矫i}-x寸象负面的自我评价,强化了自我处于无能、无权的感觉,同时社会也进一步形成对青少年矫正对象的刻板印象,从而更加歧视该群体。在这种挤压下,青少年矫正对象逐渐被排斥,失去社会参与的机会,由于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最终导致他们霞新同到犯罪的行列。兰、充权的方案充权足一种理论,更足一种实践。通过实践环宵,实现个人、社区和政治层而的能力资源改变,影响个人、人际、社会环境,从而实现个人能力和权力的提升。我们认为,充权实践应包括以下儿个环节:一是了解,r解案主咒权的来源。二是协助,案主实现充权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社会一r作者和专_、lp人士的协助;毒是训练,正是闪为案主存在直接的和非直接的权力障碍,无法感受自身的力量,因此,需要通过必要的训练,使之在训练中发现|=E;1我、欣赏自我,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四足社会参与,充权实践最终要落实到社会参。j,通过社会参与,使案主在真实的环境中肯定自我,同时也使社区人1:认识案主,改变对案主负面的评价,逐渐建立起平等的、相‘%尊重的关系。需要强调的是,充权不仅意味着个人充权,个人在技能及知识t:有所增加,并进而产生一个更JE面的自我再定义,对自我有好感、增强Fj尊、自重‘j自律,以及包括个人知识、技能、所获得资源和机会的增加,‘j社会关系的更加有效。同时,也意味着集体允权,通过行动去改变社会的权力结构,从而达到权力关系的转移,在社区管理者、社区成员与青少年矫正对象之问建菠平等的对话关系。1、r解自我。对于矫正对象来说,Jr.锵自我就是认识“我是谁”的问题。r解就是通过矫iI-对象对自己下定义。主要足i个方面:一是生理功能,年龄、性别、健康等方面;二是心理功147能方面,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心理感受、态度反应、行为方式和学习能力;i是社会功能方面,主要是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角色的执行情况,我在社会中扮演r什么样的角色,角色扮演是否成功,有无角色冲突,能否满足他人及自我的角色期望,‘j人沟通时采取了什‘么样的沟通形式,与家庭、朋辈群体的关系。通过矫正对象来认识自己,从而给自己下一个客观的评价。通过青少年矫正对象对自我的了解,也使我们对他们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以后的防助提供良好的基础。2、新的}r_l我。社会工作者邀请青少年矫正对象参加技能训练小组,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和训练,如寻找共性、糖豆一~相万表扬、背摔——增加信任、川忆以往值得自豪的事情和野外’l:存训练等方式,为矫IF对象提供r一个良好的共处氛围,使其在特定的情境巾承新发现自己,学习欣赏自己,正 lAi的、多元化的对门已做出评价。通过游戏和训练使其认识到目前他的处境并非个别现象,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自已并If-:总是只有负丽评价,意识到他人的重要性,建萨良好的人际炎系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培养r责任感和自律精神。3、新的技能。通过给青少年矫正对象提供他们自己选择的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有专人指导),使每位参与者在受洲后都能掌握陔项目的蛙术技巧,并把学习得到的技能向小组成员展示,从而减轻其无能、无助感,产生自我掌握的能力,增加自我控制的感觉。4、新的参照。在训练中,提供两种参照,让青少年矫正对象霞新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一种足朋非群体的参照,在小组中,设定一一个工作环境,大家都嗣绕着一个问题,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问题的过程中,来认识自我的能力,并不断在朋荤之间进行对比,、≯找备臼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日让他们之问形成一t种相q:鼓励的竞争局面。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不断交流之中,让他们认清阻碍创意思考的因素,并消除障碍,帮助个人发展创意思考去解决问题.同时也使其掌握‘j人棚处之道,并扩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足导师的参照,通过々业人士(导师)与矫正对象一道分亭对社会的认识,谴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社会,从而改变其对卒I:会延多的负面评价,因为他们过去更多的魁‘J不良分子在一起,j-解社会更多的负面东西.这也令他们对幸{:会存在刎板的印象。在犯罪被起诉之后,他们遇到的是蜓多的挫折和排斥,比如被学校勒令退学,找小到稳定的I:作,得/f:到社会的支持等。在这个过程中,让社防:成员有机会参与青少年矫jIj对象的小组训练及表演,让他们明Fj青少年矫正对象也有创意及潜能,从『nf产乍对青少年矫正对象有重新的理解,从衙实现由个人允权达到集体充权。5、新的角色。社区和社会1:作者要给青少年矫正对象参与相关社148区服务的机会、条件。比如,让青少年矫正对象为社区做创建卫生小区的宜传活动,整个活动的过程,完全由青少年矫正对象负责,从方案的制定、场地的协调、人员的安排、宦传栏的布置、与媒体打交道等整个过程均由青少年矫IE对象来实施,青少年矫正对象由受助者的角色转变为活动筹备者及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在准备活动的过程,青少年矫正对象有机会与社区成员、管理者进行对话,大家以平等的地位一起参与活动,并相互沟通和协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足可以与社区成员进行平等的对话,可以建沈棚t信任、相互尊蓖的友善关系。四、充权与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从功能上=讲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Lf,所获得的精神l二和物质J二的支持,从操作t二讲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_最化表征。Patfison把社会支持分为二I:具性和情感性两种;wel枷ortley认为社会支持应包括情感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陪伴支持等;House则将支持行为分为情感支持、帮助、信息共享和工具性支持。杨雄、程福财在研究L海弱势青少年生存状况时提出社会支持应侧重于信息支持、培训和经济援助;夏丽萍提廿{社会支持应建立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四个层面。E毅杰、童星则将社会支持分为三个类型:情感支持、工具支持、交往支持。从}二述研究者对社会支持的分类来看,社会支持的研究更多侧霞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外在力量拓展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就是说,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比他们在这个环境中生存,那么弱势群体的状况就会得到相应的改观;二足向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援助,解决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匮乏。但是,这也使得社会支持的研究出现两个问题,即忽视r案主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此其。其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案主足一个被动的角色。这种外在的支持能否转化为弱势群体的生活动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充权理论与实践的发腰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现状,充权理沦强调外部力量的协助,以案主为中心,实现弱势群体的自助和自我发展,是他助与自助的结合,充权理论的核心在于发挥弱势群体自身的潜能和提升自身的能力,经由“他助”,到“自助”和“自我实现”,逐步达到从无权到钉权,从“弱权到强权”的自我发展过程。充权拓宽r社会支持的领域,也为社会支持提供新的理念与方法。参考文献:[1]陈树强:《增权:社会1:作理论与实践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05)。[2]程虹娟等:《青少年}l:会支持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05)。[3]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与及其模式选择》[J]j《学术研究》,2004(12)。[4]苏颂兴:《青年“充权”理论与自我实现——2004年海外青年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J],《青年研究》,20晒(01)。(责任编辑:栾晓平)2006年第2期总第126期山东社会科学SH^NDONGSX)CIALSCIENCESNo.2GeneralNo.126国内外企业资信评级的分析与思考庞建敏(中国人民银行泰安市中心支行,山东泰安)[摘要]企业资信评级是对企业承担无担保债务和履行金融合同义务能力的判断。我国现阶段信用评估的最大障碍在于信用评级数据的缺乏,因为,国际金融界广泛使用的高级模型,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信用评级数据及历史违约率,而我国信用评级尚未开展,历史违约数据库也有待建立。因此,尽快建立企业资信评级数据库,考虑行业、地区和所有制因素,提高评级技术,加强应用,切实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关键词]企业资信评级;内部评级;外部评级【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3—4145[2006]02—0149一∞企业资信评级足对企业承担无担保债务和履行金融合同义务能力的判断,其结果是反映企业财务实力和企业对债券违约率的一个指标。我国目前进行的企业资信评级,不论足外部评级还是内部评级,从理论和实践L看,均借鉴,西方发达闻家的经验。然而,单纯地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对我国企业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一、国内外企业资信评级简析(一)内部评级 l、新巴寒尔协议关于内部评级的要求。新巴塞尔资本阱议的内部评级(IRB)法是计算针对信用风险资本要求的方法,包括内部评级的初级法和内部评级的高级法。其主要内容是建立蟹化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体系,包括:①建立两元化的内部评级制度即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分别估计借款人和贷款风险;②估计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时考虑更多的因素;③计算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PD)及债项的违约损失率。银行在使用风险权重函数来计算信用风险时,按照内部评级初级法规定,一一般而言银行自己估计违约概率,其他的风险因素取决于监管当局的估计值。按照高级法规定,银行在满足最低标准的前提下自已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期限。为了规范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新巴塞尔协议刈‘内部评级(IRB)法的准人、使用规定r最低要求,包括评级体系没计、风险评级体系运作、内部评级的使用以及风险毽化等共11个方面。只有满足j-所有的最低要求,银行才能使用内部评级法。2、图外商业银行的企业信,玎等级评估。国外银行企业资信等级评估的方法,以瑞=L银行为例:对公司客户的信用评级以打分卡为主要评级方法。从评级过程看,分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客户分组。根据公司的大小、所属行业、所在地区、风险特性、有无抵押等多种标准进行客户分组。客户分组越细,风险评级的准确性越高,但有关的管理成本也越高。一般来说,客户经过初步分组后,风险评级的准确性明显上升;再进一步分组,准确性继续上升,但上升速度趋缓;分组到一定程度,风险评级的准确性基本上没有提高。为此,需要在成本和准确性之间寻找平衡点,过细的分组是不值得做的。第二步,信用等级评定。首先,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对各组别的窖户进行打分,得出一个信用等级;然后,分析师根据对定性因素的判断,调整信朋等级;最后,参考企业的外部评级以及国家风险等情况,确定客户的等级实际』二是相对等级。第三步,测算各等级企、№的违约率,并建立各信用等级与违约率的对应关系。这一步实际上是绝对评级,即每个信用等级对应一个确定的违约率。瑞士银行打分母分为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部分。在财务部分,根据银行、公开i.}:『场、学术研究机构的经验,选择了,300个财务比率,用企业违约前18个月的数据,对好坏企业进行测试,从中挑选出判别能力强的14个指标,对这14个指标进行r5000多次回归统汁分析,确定10个模型;在非财务部分,选择了40项因素进行测试,从中选择了16个判别能力强的因素,同样进行了5000多次回归,确定lO个模型。最后,将两部分模型进行组合匹配,选择最优的匹配模型作为打分忙模型。在得出评级结果后。进收稿日期:2005—12—28作者简介:庞建敏(1964一),男,中困人民银行泰安市t}1心支行副行长。149彳j违约率的测算。3、周内阿、№银行的内郎评级。日前,I竭内pq大f日有商业银行和一砦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评估体系‘j力‘法虽然参差不齐,但主要内容基本l:是一致的一仁要包括:企、Ik素质、资金信用、经营管烈!、经济效益、发展婀景等方lfl『。从其内部评级结果的应J}j}二来看,嘲内商业银行主要应用评级结果来计算信贷业务的风险度,并根据企业资信评级所处风险度的不同区问,来确定足夼进行贷款以及规模、期限、利率等要素的量化值。(二)外部评级1、新巴塞尔协议对外部评级的要求。根据《新巴罐尔踟议》规定,银行可以使用外部评级结果作参考,或枉小能满足内部评级法的要求时,利用外部评级结果实施标准法来进行信用风险的度最。合格的外部评级机构必须满足以下全部六条标准:(1)客观性。信,H评级的方法必须足严格的、系统的,并且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某种形式的检验。此外,必须定期对评级进行审查,根据财务状况的变化于以更新。(2)独立性。外部评级机构成该足独●:的,不会迫于政治或经济卜^的压力而影响评级。(3)【日际通肿陀和透明度。凡是有合理要求的围内和浏外机构,都n,以以同等的条件获得每个评级结果。外部评级机构所采t|f{j的疑本评级方法应该对外公开。(4)披露。应、1铋r评级方法(违约的定义、评级的时间跨度及每一级别的含义)、每一级别实际的违约概率、评级变化趋势进行披露。(5)资源。外部评级机构应当钉足够的资源,确保提供高质{lt的评级结果。(6)可信度:在某种程度I:,町信度建、7i在l:述标准的基础上。此外,独立主体(如投资者、保险人、贸易伙伴)对于外部评级的依赖程度,以及建赢防止机街信息被不IE!埒使用的内部程序,也足外部评级呵信度的刚!『1。2、圜外评级机构的外部评级。网外评级公t_i!J的信用评级主要是一峰著名的评级公·|j如美国的标准辫尔(Standard&Poor’s)和穆迪公司(Moody’s),这些评级公司的评级对象主要集中在企业和金融机构,有肴比较详细的评级指标体系。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嗣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令球信』{J评级方法体系,其权威性已得到世界公认。穆迪信用评级的核心是克分揭示和预警风险,结合受评对象的具体情况,刈‘彤响其朱来偿付能力的务种因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红信用分析过程中,穆迪一贯反对单纯依靠数学模型和财务指标进行评级或者用固定的公式去限制信Ⅲ分析员的分析和判断,而是主张定性和定最相互结合强调对务闪素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的了解与把握,强调同类企业的对比、注承分析员的经验积累和专家的综合评判。穆迪的评级技术往眦界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产品有FinancialAnalysis、RiskCalc、RiskAdvisor等,其功能主要是识别财务数据的真假、检测企业财务指标的…致性、进行企业现金流预测、预测企、【k违约概率、将最化的财务指标‘』定性指标的判断相结合,对债务人的信用状况作出全面150评估等。3、国内评级机构的外部评级。由于国内企、№评级业和西方国家的相比起步很晚,国内的信用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基本上二都借鉴国外著名公司成熟的思想或者产品。两者之问有很强的联系和相似点:都主张定性和定蟹相互结合来评价企业总体信用情况;都从历史考察和未来预测、跟踪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信用评价;两者评价所涉及的指标大类同等主要方面都 t‘分相近。当然两者之问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山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经营环境与_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别,在信用评级具体财务指标的设霞有所4:间; dj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活动受政府行为、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背景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造成信用评级綦水要素的侧厦点不同;我国信用评级基础条件较差,网内信用评级特别重视对企、世外部因素的分析和评价,这些都是国内评级公F习和国外评级公司评级方法的不同之处。二、国内外企业资信评级的差异从以上对国内外企业资信评级方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表明,国内商、lk银行和评级公司的企业资信评级‘j国外村{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两点:(一)评级的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自‘先,从评级的概念f:看,国际上对信用评级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违约的町能性有多大,即违约率;第二,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即违约损失率,此外,还有从违约率的变化引申出的其它方面。而}j前我国的信用评级,不论是内部评级还是外部评级,仅仅止步于对被评公司的财务分析和经济效果分析,很少将评级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信用评级这两个关键点J二。其次,从评级技术}二看,日前国内的评级基本上还是采用比率分析和打分等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信用评级。存在评级方法不科学,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及比例难以确定,容易造成信用评级的结果产生偏差等问题。在国外,模璎应用率远高于我国,受主观分析因素影响较少。受此两项因素影响,造成目前国内的企业资信评级结果的准确程度不高。(二)评级结果的应用范围小。国外商业银行通常将内部评级应用到信贷风险镑理和银行内部资源分配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借鉴外部评级的结果。如瑞士银行在的评级结果应用包括:1、贷款定价,在由资金成本、预期损失、经营费用、风险溢价组成的贷款价格中,有两个因素(预期损失、风险溢价)由内部评级结果来确定;2、信贷授权,从客户等级和贷款期限两个方断考虑,如最高的信用等级(1级)的客户,信贷业务的期限可以长达lo年;最低信用等级(12级)的客户,信贷业务的期限最高不能超过一个月;3、信贷审批,信用等级评分最高的客户,贷款申清可以立刻批准;评分最低的客户一般被拒绝;评分介于中间区域的贷款需要分析师审查。小额零售信贷不作独立的信贷审查,汽接根据评级结果发放贷款;4、信贷人员配备,高风险、大额的信贷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审批,且每个专家处理的客户数量较少;低风险、中小金额的信贷由资历较浅的信贷人员审蠢,且每个信贷人员审批的贷款数量较多;5、信贷组合J6:I札主要通过贷款组合的购买和销售、资产证券化、信崩违约fi:换、资产组合违约互换、保险资产组合鼬再保险、信贷风险证券化等方法来分散和降低贷款 lxl,险。6、Jxl,险绩效考核,根据风险调雅的经济资本收益对业务人员进行、Ik绩考核。瑞=E银行还强调,内部风险评级、贷款风险定价、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价格转移、贷款组合符理的整合足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的主要核心部分。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更多的是用来贷前审查,即计算贷款的风险度,然而,计算出来的风险度只能足排序比较,到底风险到什么具体程度则不得而知。而R,困内商业银行由于有臼已内部的评级体系,因此也极少采用外部评级结果作为参考。三、当前我国企业资信评级面I临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一)我圆企业资信评级所面Iff}i的问题 l、如何确定参照系的问题。在评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采取一定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均会有一定的参照值。如何确定这螳参照值,参照值主要反映的应该足国际水平,全闲同业先进水平,或是当地同业先进水平?参照系选定不当,会降低评估水平,造成一定程度的评级失真。2、指标体系/f_:断变化的问题。国内各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和评级公司,1:展的外部评级,其指标体系目前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财务指标评价标准的行业、地区、规模的特征考虑不够。若4i考虑这砦特征而用同样的标准去评价处于不I叫行、Ik的企、№,银行就不呵能准确地识别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因此有必要按照不同行业设立不同评估指标体系。Ii=寸理,按照不『I{_d的地区、规模同样要设立不同指标体系,同时它们的小同组合也应该有不同指标体系。3、定性评估与定壤评估权重划分的问题。目前,虽然给出r各类定攮指标,似足人为地打分,又带来f-很大的主观色彩,而H给定的参照值也缺乏同业可比性。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二)政策建议从我国企业信用评估的现状来看,目前国际金融界厂‘泛使用的一螳模型属于高级模型,不适合于我网现阶段信用评估需求,其中最大障碍在于数据的缺乏,因为这磐模型都不同程度依赖于信用评级数据及历史违约率,而我国信用评级尚未广泛开展,历史违约数据库也有待建立。这蝗都制约了模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为此建议: l、尽快建立企业资信评级数据库,作为企业违约概率评估的基础设施。企_k资信评级的核心在于准确地判断企业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新巴塞尔资夺协}义对PD、LGD、NAD的测算,明确提出了对于数据库和信息技术系统的要求。阚际经验表明,大多数银行在内部评级建立过程中,有70%一80%的精力消耗在数据清洗和数据整合方面。而中矧备商_p银行数据积累严重不足和不规范,数据质量很差。H前巾网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企业财务数据过滤器,对企_p提交的财务报表进行真实性的检验,建立合格的违约数据库,为测度违约概率打。F坚实的基础。为_r和闲际标准接轨,也可以将违约划分为不同层次,按照该违约定义逐步测算已有年份的各信用等级的转移矩阵,并且根据违约和正常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进行分类评估模型的构建。2、要考虑行业因素、地区因素、规模因素和所有制因素。由于处在同一信用等级下的企业群,受到企业所处地区因素、规模因素以及所有制性质因素等影响,使得同一信用等级下的企业历史违约率统计出现差别。这些统计差别将导致不能准确地衡量企业实际的违约状况,不利于商业银行计算违约损失与经济资本配置。所以对于贷款企业来说,仅凭笼统的信用等级违约概率不足以精确说明实际违约率情况,有必要对信用等级违约率的边界进行行业维度、地区维度、规模维度和企业所有制性质维度等的多维度扩展,最终形成以信用等级违约率为核心,通过引入行业违约率、规模违约率、地区违约率、所有制违约率以及企业违约频率等反映企业违约严重程度衡量指标,更加全面精确地衡量企业违约概率。3、加强研究,提高评级技术。银行或资信评级机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在借鉴和吸取国外先进评级理念和技术的矧时,加强评级的基础性研究,结合我国货币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业务领域需求,建赢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评级体系。作为监督和管理部门,同样要通过加强研究,形成对资信评级市场的高效监管。通过加强对氽业资信评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研究利用统汁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遗传规划,神经网络等人r智能方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评级模型,并通过企业资信评级数据库的进行检验和修正,切实提高内、外部企业资信评级的准确程度。4、加强应用,以达到切实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反观我国当前状况,各银行的内部评级自成体系,基本一卜并不应用外部评级结果。即使是在内部评级结果的应用上看,更多地是将评级结果做为发放贷款的条件,很少将其利用到其它领域。事实上,国外商业银行不仅将内部评级结果作为贷款发放的依据,更多地是利用评级结果作为贷款风险度蜃和确定利率风险溢价的最要T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由于目前国内企业资信评级结果的准确程度还难以满足要求,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资信评级服务于货币资本市场,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银行应加强内、外部评级结果的应用,利用评级结果开发相应的产品,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在切实防范资产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参考文献:(1]中国人民银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暨内部评级法国际研讨会资料汇编》[R],2002。[2]中国人民银行:《跨行内部评级法工作小组赴美考察技术报告》[R],2002。(责任编辑:栾晓平)1512(106年第2期总第126期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SOCIALSCIENCEsNo.2GeneralNo.126美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鞠雪芹(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摘要]预测性信息对证券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者往往据此来评价一个公司的经济发展前景并做出投资决策。美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其中有些规则,比如对建立在诚实信用及合理基础上的预测性信息进行保护的“安全港规则”,以及用以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的“预先警示规则”,对完善我国的预测性信息-Y览露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预测性信息披露;安全港;预先警示理论[中图分类号】G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06]02—0152—04预测性信息(Forward—lookingInformation),通常又称“软信息”(softInformation),是指预测、预计以及对未来期望的陈述,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包含着对收入、收益(或损失)、每股盈余(或损失)、资本性支出、股利、资本结构或其他财务事项预测的陈述;(2)公司管理者对未来经营的计划与目标的阐述,包括有关发行人产品或服务的计划与目标;(3)对未来经济业绩的陈述,包括管理者对财务状况及经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中的任何陈述;(4)任何对上述事项所依据的假设前提及其相关事项的陈述;(5)任何证券管理机构可能要求对上述事项预测与估计的陈述。与“软信息”相对应的是“硬信息”(HardInforma. tion),它是指对客观的可证实的历史性事件的表述。这两者的不同点#要在于:硬信息有现有的、可靠的数据证实其陈述的准确性,而软信息则主要基于主观估计和评价,很难找到判断其准确性的客观标准。随着证券市场的口益发达,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需求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他们不仅需要反映历史情况的硬信息,更希望能够获得对其进行决策具有帮助作用的软信息,因为~家公司的未来盈利收稿日期:2005一08作者简介:鞠q;片(1966一),女,ljJ东大学管理学院讲师。152能力及发展前景才是他们最看重的。而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这种信息的披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即使公司不公开披露这些信息,大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和方式获得这些信息并从中获利,但中小投资者却没有这种能力。这种权利的不对等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而预测性信息的披露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轻投资者获取信息的这种不均等状态,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预测性信息披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西方各主要国家的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提供预测性财务信息的现象已非常普遍。例如,欧盟《第4号指令》规定,年度报告应该包括对公司未来可能的发展指标的描述;东京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其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披露有关销售额、盈利和股利的预测信息,等等。美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ttz是相对完善的,从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一、美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变迁上l!t纪七十年代早期之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直是禁止披露预测性信息的,它认为这了’顾问委员会的建议,由原告承担证明预测性陈述不存在合理依据或是非善意做出的举证责任【2j【3】。然而,法令颁行以后,却引发了投资者集体控告上市公司的众多案例。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预测信息公开披露后被证券商、投资顾问及其它证券分析人士所采用,成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投资亏损,就会被质疑是否按照“合理性假设”和诚信原则而披露。由于该规则并未有效地防止持股人滥用诉讼权利,从而没有实质性地减轻披露者的潜在诉讼风险,国会于1995年通过了《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简称PsⅡ认),对安全港制度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安全港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判例法上的“预先警示原则”(BespeaksCautionDoctrine),以减轻预测性信息披露者的潜在诉讼风险,减少了无理由的诉讼【4J。为保证PSLRA的贯彻实施,国会又通过了《1998年证券诉讼统一标准法》(简称SLUSA)”J,以防止持股人规避PSLRA,进一步完善了对善意地做出合理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发行人的保护。所谓预先警示原则,是指当发行人在其文件或报告中披露预测性信息时,只要伴以准确的警示性语言直接说明这种预测的不确定性,且这些陈述不影响提供给投资者的总体信息组合,则该预测性报表将不构成证券欺诈行为。换言之,如果有充分的警示性语言,那么在法律的眼中原告所诉称的遗漏或误述便是无关紧要的。1995年修正的“安全港”规则由两个基本要件构成:一是关于与预测性信息相伴随的警示性提示的充分性;二是关于做出预测性陈述者的主观心理状态。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警示性陈述呢?一般而言,有意义的警示性陈述必须传递有针对性的实质信息,揭示可能现实地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测信息严重不符的因素。警示性语言的充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陈述的具体性和精确性,而笼统的、空谈的适用于所有交易的语言则不具备充分性。陈述者主观心理状态的确认则包括:第一,发行人及其他人士真实地相信这种陈述;第二,他们有合理的理由这样相信;第三,陈述的发出者在当时并不知晓任何未披露的可能对该陈述准确性产生重大损害的事实。如果上述三个事实性陈述中有一一个是不真实的,这种预测性陈述便有可能受到起诉【6J6。预测性信息从披露义务的强制性和自愿性角度可以划分为强制性(mandatory)披露的和自愿性(vol— untary)披露的预测性信息。SEC在1989年的一份关于MD&A(Management’s discussion andAnalysis)的解释文件中阐述了这两者的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已知趋势或事件的确定程度上。强制性披露是153建立在目前已知的趋势、事件和不确定因素对公司的未来产生的重大影响可以合理预见的基础上,如产品价格的降低、市场份额的萎缩、材料成本的增加等;而自愿性披露涉及的是对未来状况的猜测,这类趋势、事件或不确定因素对公司未来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可确知性∽j。预测性信息披露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已公开披露陈述的信息,公司是否有更正或更新的义务,或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更正或更新。对此,一般的观点认为,公司应当尽量避免这种义务的产生,因为客观环境和相关因素是经常变化的,它们往往会与最初披露时不一致,而这种更正和更新一旦被认为是公司的一项理所当然的责任,则对公司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安全港规则中也阐明不应把更新预测性信息的义务强加给任何人。但很显然,如果在做出披露的当时有些信息就是误导性的,或者虽然信息在披露的当时是真实的,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其具有误导性,披露者事后有义务对此进行更正。二、目前我国预测性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说,我国在“硬信息”的披露方面已经与国际接轨,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对“软信息”的披露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关于预测性信息披露的规定不成体系。在我国现行制度体系下,对预测性信息披露的规定散见于多种行政法规以及证监会发布的部门规章和解释性文件中,主要包括: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6年12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1997年1月1日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4号——盈利预测审核》,1999年3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境外上市公司进一步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0年6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三号一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1年3月6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2003年修汀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等。这些规定过于零乱,缺乏系统性,有的规定只适用于某一种特殊情况,而且多数规定只限于信息的披露与审核,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生成信息的准则。二是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范围过于狭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预测性信息主要包括公司发展计划及盈利预测两方面,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招股说明书中应载明公司近期发展规划和经注册会计师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的公司下一154年的盈利预钡113c4-'t=;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也只是要求公司上报盈利预测报告,其他的有关文件或规定中也基本没有涉及更多的预测性信息披露问题,这使得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范围过于狭窄,大量的有意义的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外,投资者能了解到的信息极其有限。三是与预测性信息披露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无论是发行人还是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均得不到保护。一方面,因为预测性信息本身包含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谁也不能保证其完全准确性,而一旦现实结果与预测值不相符,发行人将面临被起诉及丧失信誉的风险,但我国又没有类似于美国的安全港规则可以对发行人披露这类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得善意的发行人在披露预测性信息时没有法律规定可以遵循;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对提供不实的或误导性的预测信息的发行人主要采取处罚的方式,对证券欺诈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也主要是集中予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对民事责任虽有规定,但缺乏进一步具体可操作的规范,投资者对于恶意发布虚假预测信息进行欺诈的发行人也只能是愤怒和徒唤无奈,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无法得到补偿,投资者的利益也得不到保护。三、美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对我们的几点启示(一)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会计界都应该充分重视预测性信息的披露预测性信息的披露为投资者开辟了另一条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的途径,它使得投资者可以和公司管理者站在同一个角度看问题,并因此而实质性地影响市场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与组合。在证券市场I=1趋发达的今天,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越来越理智,我们不必过分担心投资者会盲目依赖这种信息。相反,如果因为这种信息未来实现结果的不确定性就否认其披露的必要,则是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为与其让投资者通过其他非正常渠道去获取这些信息(其可靠性更难以得到保证),不如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范,这样会对发行人形成一种约束,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缓解证券市场上不同投资者之间获取信息的不对等状态。当然,投资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这种披露,则与其个人的喜好及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关。虽然有人认为这种披露会带来诸多问题,如增加信息取得成本、泄露上市公司的商业秘密、造成经营者短期行为等,但美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过程已经说明,披露这种信息的效益要远远大予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二)完善相关法律及制定相关准则,对预测性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将目前非常零乱的预测性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体系化是非常必要的。应确定预测性信息的范围,除公司发展计划及盈利预测外,其他一些有益的预测性信息也应纳入披露范围中,并明确规定哪些属于强制披露的信息,哪些属于自愿披露的信息,具体可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中专门制定一项《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此外,还应制定预测性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及预测性信息披露审计准则,对预测性信息的生成、披露及审计的行为及责任进行规范。(三)借鉴美国的安全港规则和预先警示理论,建立发行人预测性信息披露免责制度预测性信息并非是对现实的陈述,因而包含着不确定性是必然的。每个国家的证券监管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如下列的问题:一是必须鼓励发行人向投资者提供充分的预测性信息,以便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从而使证券市场更加效率化和投资行为更加合理化;二是对于恶意提供虚假或误导性的预测性信息以欺骗投资者的行为不能置之不理,必须施以法律制裁;三是要考虑如何保护诚实和善良的发行人披露预测性信息的积极性和动力,防止投资者对基于善意做出的预测性信息因事后变化而提出无理由的诉讼请求。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寻找一种平衡,该制度应明确规定哪些信息受到保护,哪些类型的发行人受到保护,口头披露的预测性信息是否与书面信息一样承担法律责任,是信息的披露方还是信息的接受方负有证明预测事项是否存在合理基础以及披露者是否诚实信用的举证责任,预测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应包括在该制度范围之内,披露方是否有更正及更新先前陈述的义务,如果有这种义务,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和在什么时间进行更正及更新,等等。应重视预先警示理论的应用,以尽可能减少发行人因披露预测性信息而可能带来的诉讼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警戒性陈述必须具有充分性,应详细列示那些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测信息严重不符的具体因素。我国目前涉及风险警示原则的主要有两个法律文件,一是2003年最新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其中规定了公司在”特别风险提示”栏目中应披露风险因素,但其应用范围过于狭窄,仅限于招股说明书;二是证监会于1999年3月26日发布的《关于境外上市公司进一步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境外上市公司要对预测性信息及承诺持审慎负责的态度,充分考虑有关政策及市场风险因素,并要求一旦认为已公开披露的预测性信息和承诺不能实现或对市场可能产生误导,公司应及时披露,并予以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这个文件适用的范围同样很狭窄,只针对境外上市公司,而且没有对如何进行警示性陈述做进一步的说明,非常笼统。因此进一步扩大预先警示理论的应用范围并提高警示性陈述的充分性是非常必要的。(四)建立完善的民事责任赔偿制度美国的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有赖于其十分健全的市场机制及法律制度,而我国目前仍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如证监会《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中规定,若公司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10%一20%的,发行公司及其聘任的注册会计师应在指定报刊上作出公开解释并致歉;若比预测数低20%以上的,除要作出公开解释和致歉外,中国证监会将视情况实行事后审查,对有意出具虚假盈利预测报告,误导投资者的,一经查实,将依据有关法规对发行公司进行处罚;对盈利预测报告出具不当审核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中国证监会将予以处罚。应该说这种行政处罚的方法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必要,但仅仅依靠行政手段不足以阻止上市公司的恶意误导行为,而完善的民事责任制度则会对这种行为形成较强的震慑力,一旦被证实进行证券欺诈,公司将面临巨额的民事赔偿,这样上市公司在披露预测性信息时将会采取更加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参考文献:[1]ConceptReleaseOnSafeHarborForFonvard—lookingStatenⅫts.No33—7101.[2]SecuritiesAct of1933.Section27A.[3]Securities砌m萨Act of1934.Section21E.[4]PrivateSecuritiesLitigationReformAct of1995.[5]SecuritiesLitigationUniformStandardsAct of1998.[6]莫及.预测性信息披露变脸之痒[N].证券时报,2004—04—28.[7]MD&AConceptRelease.Part lllB.(责任编辑:云帆)年第2期总第126期山东社会科学Sl{ANDONGS0lCIALSC匝NCEsNo.2GeneralNo.126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可贵尝试——《山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举》评介侯杰《11-IYg农牛,t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举》已由黄河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李宗元、邢东月等人根据山东省委批准的山东党史工作计划,由省委党史研究室主持进行的山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一部反映山东各级党组织如何开展村民自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典型经验之集大成。全书在编排上独具匠心。按照县(市、区)、乡(镇)、村三个不同的行政级别划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由20多个典型实例构成。这种特殊的编排目次,将全书的三大部分很好的连接起来,凸现出全书的逻辑性及缜密性,并且更方便读者对山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总体性、全局性的把握。对于农村糕层民主建设历程,全书进行r符合历史事实的理论分析和把握。作者认为,山东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致依次经历r五个阶段,分别是,第一,探索与初创阶段(1978年一1981年),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组织领导下,全省农村近42万个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的单位,已基本上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调整生产关系和管理体制的变动基本完成,第二,初步纳入法制建设阶段(1982年一1986年)。为r把农村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基础上,党和国家及时总结广大农民群众的自治经验,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始逐步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第三,依法全面推进阶段(1987年一1997年)。这是1lj东壤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阶段。全省按照党和国家的指示,将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全省农村齄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始依法全面推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村民自治的先进典型。第四,依法推进规范化建设阶段(1998年一2001年)。在这个阶段,村民自治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朝着法制化,制度化的方向深入发展。第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更加健全阶段(2002年11月以后)。在中国共产党“t六大”的“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的号召下。11I东全省在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等方面作r大胆的探索,并取得许多可资借撩的成功经验。这五个阶段的特点和具体任务虽然有所不同,但大方向一一致,从全局来讲,再现出依次递进、逐步深入、日趋完善的特缸E。为什么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能够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全书进行_『缜密的Jl!=l考和剖析。值得称赞的是,作者深刻地揭示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够在山东全省取得如此巨156李纳大的进展,是与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例如,作者通过大量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在依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一面完善、推行相关法规、章程建设,一面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章丘、招远等地实践经验。尤其是在依法和以德治村的制度建设中,全省农村普遍制订、颁行《依法治村章程》,并在此基础上推广在党政领导二}二部中开展法律专业学历教育的“临沂经验”;对农民负担实行r“合同管理、双向制约、司法保障、依法减负”的“寒亭经验”;在农村群众中开展“讲案学法”、深入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平阴经验”;建立乡镇调解中心,依法调处新时期发生在人民内部各种矛盾的“陵县经验”;实行“法德结合、文明理家”的“莱芜经验”等六个既具有丰富实践性,又具有广泛服务性和社会性的经验。而且,作者还将其他地区学习、实践的情况逐一加以点评。这样,可以促使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联系起来,理性条规与感性认知彼此互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而带动全局的发展。这些创造性地理论与实践活动,为学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学术的适时概括与总结又为理论和实践跃上新层面提供r巨大智力支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挑选典型范例的时候,敏锐地抓住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某些实例,结合党的基本理论、摹本政策,系统而全面地展开深入剖析,从而彰屁出全书的时代性和独创性。例如作者在论述“探索与初创阶段(1978年一1981年)”的时候,提出当时山东全省农村社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日益突出;农村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开始从村集体经济的单=f二承担主体,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和农民多主体转换。作者认定一种新的群众性的攮层民主自治组织呼之欲出。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作者敏锐抓住了邹县这个典型,深入解剖,以此来突出在经历农村生产、管理结构历史性转变之后,山东全省在实行村民自治,开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及代表性。此书虽然是山东全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分析与总结,但是作者在书中所研讨的基层民主建设失败教洲与成功经验,对于其他省、市、自治区,乃至全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同样具有一定的借签作用和理论指导意义。因此,《山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举》是一部研究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著作,值得关注构建和谐社会的广大理论工作者与从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I作的实际:E作者们认真阅读与思索。(作者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年第2期总第126期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SOCIALSCIENI:ESNo.2Ge∞I柚No.126解读前贤嘉惠后学——读《王禹傅诗集编年笺注》感言裴传永中困是一个诗的旧度。阿周以降,直至明清,吟诗作诗始终是朝野上F爵遍的习尚,历数千年而不衰,每个朝代都足诗家辈出、住f1:迭现,为中闻诗歌史的发展作fl;了各自不町替代的贡献。然而,南宋之后,文学批评界在对唐宋两朝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分析的,相当多的人都不约而旧地褒唐贬宋,到J’清代,宋诗甚至成了劣诗的代名词,以至于11r燮曾经发出这样的慨叹:“自不读唐以后书之论出,于足称诗者必}I.|I唐诗,苟称其人之诗为宋诗,无异唾骂。噫,可怪矣!”(《原诗·内篇》)当然,也有少数学者持不同的见解,比如明代的都穆指出:“昔人谓诗盛于唐坏于宋,近迹有谓元涛过宋诗者,陋哉见也。”(《南濠诗话》)不过与褒唐贬朱的声势浩大、人声鼎沸相比,“不薄唐诗爱宋诗”糟毕竟队伍啦薄、声音低微,难以汇聚成大的波澜。而这也就必然导致了宋诗研究的相对冷清。这种冷清在北宋初期霞要诗人王禹偶身上有着非常典型的体现。1三禹俑ff;生于fi代之末,历仕北宋太宗、真宗两朝,足公认的jE宋诗文孳新运动的先驱者,流传至今的诗篇有近600菏之多。北宋著名诗人林逋在《读王黄州集》诗中写道:“放达有唐唯门傅,纵横吾宋是黄州。”把王禹僻‘j自居易相提并沦。清代吴之振在《宋诗钞》序中有一段话:“元之(按:fi禹俑‘#元之)独开有宋风气,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文忠之诗,雄深过于元之,然元之固其滥觞矣。”视}禹偶为欧刖修“雄深”诗风的渊源所自。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作品众多、风格鲜明、继往开来的重要诗家,或许就是阂为他生当宋代,在他死后直至晚清的九西‘多年中竟不能得到哪怕足一·位研究者的关注,以致其“作品无注释”(《I三禹偶诗集编年笺注》前言)!这是历史的悲哀,同时也反衬r《王禹偶诗集编年笺注》(以下简称“《笺注》”)这部著作填补诗歌领域研究空白的巨大学术意义和价值。先说编年。卜禹俑稿:j£晚年亲手编写自己的诗文集《小畜集》,以及他的曾孙二E汾收集其逸文遗篇编辑《小畜外集》时,对大部分诗篇都作'广编年处理,这为《笺注》作者进行t禹儡诗篇的编年奠写r很好的基础。不过,《小箭集》和《小畜外集》巾仍有一些诗篇不曾编年,显然,这对于《笺注》作者进行这项J二作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笺注》渚作嚣在充分借鉴当代学者有关研究成果(如徐规先f}==的《F禹偶事迹著作编年》)的同时,注意从相关文献和诗序、诗句tfI寻找蛛丝,丐迹,力争把:I二作做到最好。《笺注》作者对当代学者有关研究成果尊重但不商‘从,总是认真考证、详加辨析,一日.得jf{不同的结论,则在“编年”日下用简明扼要的语苦陈述理}臼。比如《感流亡》诗,此诗载于《小畜集》卷i但未编年,徐规先生系此诗于淳化:三年(992),《笺注》作者根据诗中“去岁关辅早”的描述,通过查考《宋史·太宗本纪:二》,得知“关辅早”发生在淳化元年,从而把该诗的写作年代确认为淳化二年(991);再如《战城南》诗,徐规先生系此诗于端拱二年(989),《笺注》作者根据诗中“穷荒近日恩信沾”和“河湟父老何忻忻,受降城外重耕耘”的描述,通过查考《宋史·真宗本纪~》,得知真宗即位之初有招抚西夏君主赵保吉,随后“遣使谕陕西,纵绥、银流民还乡”之举,断定此诗当作于咸平元年(998)。对于某些无充分根据的作·礼《笺注》作者本着实事求是帕原则,只是推定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而不强为系年。此亦反映了《笺注》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次说异文校订。该书虽然题目《王禹偶诗集编年笺注》,但是作者所开展的工作并不仅限于编年和注释两个方面,而是还包括甚为琐细和繁剧的异文校订。王禹儡的作品传世版本不少,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多的文字差异。《笺注》作者在为禹倡诗进行编年和注释的过程当中,对诸多版本反复比较,最后确定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同时参照清乾隆问赵熟典重校本及其他版本,择善而从进行异文校订,并把异文于注文中逐一列示,抄印中的错误则明确指出为“讹”。这样,就为学界提供了一部堪称精审的王禹偶诗集校订本,从而也为今后开展禹僻诗的研究,奠定 r坚实的文献基础。再说注释。《笺注》作者在为禹偶诗作注这个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据我粗略统计,全书88万字中,注释文字占_『不下五分之四的篇幅,约有70万字。即此便可见出作者用力之勤。前已述及,王禹儡的作品“向无注释”,因此,为他的近600首诗作注,没有现成的东西可资借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好在《笺注》作者不惧困难,以扎实的占汉语、古文献功底为依凭,孜孜砣砣,奋斗数载,终于大功告成。通观该书的注释文字,除了异文校订之外,还包括解题、疑难字词释义、典故诠释、名物简注、诗句诗意背景介绍等等,内容十分丰赡。注释的质量也是很高的,不仅有很多令现代人难以理解的诗句因为《笺注》作者深入浅出的解释而变得不再那么费解,而且还有许多看似浅显但事实上别有深意的诗句仰赖《笺注》作者的疏解而湿现出r“庐山真面”。可以蜕,《笺注》作者在为禹儡诗作注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解难释疑和传神达意的关系,同时也使这部禹偶诗整理研究方而的草创之作成为r基本符合“信、达、雅”标准的』二乘之作。(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教授、理论学刊编辑)年第2期总第126期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SoCIALSC皿NCESNo.2GeneralNo.126当代诗学研究的新开拓——读《崛起与喧嚣》吴开晋从l二个世纪七MF代末起,中国诗坛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裂变与聚变,继“归求诗人”唱出呼唤真理、揭示苦难的响亮之歌后,朦胧诗派、新生代诗群(或第j三代诗群)相继登场,以前所未有的美学观照使诗回归本体,从对外部世界的表现进入到对心灵隐秘的探求并昭示出生命的律动。,随着这一波波新诗的浪潮起伏,一砦相应的诗学著作也纷纷问世,力图探索这一新诗潮产生的背景及诗人们的美学观的演变。在众多的诗学论著中,孙基林的《崛起与喧嚣——从朦胧诗到第三代》呵说是一部更为完备的论析这场诗潮发生到发展的内在规律又新颖深入的诗学著作。他的出版虽较晚一嗅,但作者却在二十多年前就亲自投入到新诗潮的浪潮中观察、体验每一次的波动,并和一些新潮诗人保持着衔切关系,追踪研究新诗潮的发展,曾写下一系列颇有影响的诗学论文。这部论著也可说是这典诗学论文的延伸和扩展。因而,它所把握的材料更翔实,审视的焦点更商更全面,它所体现的学术价值也就更可信。这部著作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其论析是建立在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展开的。新诗潮的浪头一波又一波,它的源头在何处?在每一次高潮迭起之时,有哪些代表人物登场或退场?他们取得的成绩或引起的非议在诗坛引起了什么样的同响?对此,作者都有深入的记述和论析。比如朦胧诗的出现并非天外来客,早在上个世纪六卜年代,就有一些企图摆脱政治束缚、以张扬诗人个性和宣扬人性为旨归的民间诗社、诗刊出现,如以郭世英为代表的“x诗社”、张朗朗等人组成的“太阡{纵队”以及徐浩渊、赵一凡等人的文艺沙龙、多多和芑克等人组成的“白洋淀诗歌群落”等,这些人们并不熟悉的名字,都是北岛、舒婷们的先躯。至于对朦胧诗派、第-二代诗群的论述,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提供给读者。这便给人们带来一些新奇感,从而增添 r叮读fE。J£次址埘新诗潮不同流派的论析,不但从美学、心理学角度揭示其发!I三发展的内部规律,而且从生命的感悟方面剖析r其独特的价值和在演变中的生成过程,这可以说足对这…新涛潮不同流派最新的也更为科学的艺术总结。对于朦胧诗,作者认为其内在的思想特质是主体性和内在性的体现,诗人的主体性尽管也是一种“社会个体”,但与"158传统的“社会个体”叉截然不同,因为“他们是主动地投入和参与社会进程,足一种处于优先地位的、强化了主体性行为的‘社会个体…。这说得是很精到并切人本质的。其中对一些重点诗人,女tl-IE岛、舒婷、顾城、江河与杨炼等,所体现的不同艺术特质,也有独到的见解,作者把他们划分为“三种向度与范式”,即北岛的“孤岛意象:现实的图景与理性意识。”作为一代人的精神象征,“他的诗更以f.年文尊为聚焦点,将一个荒原或废墟般的梦魇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舒婷和顾城,则是“浪漫的调式:理想的或童话的,”对舒婷的诗作,作者概括为“沉沦与觉醒,痛苦与理想,就这样构成了,她内心的波澜、纠结和存在的真实”,因而“她在诗中总寻找一条通向人的心灵的道路,并尽呵能地用诗、用她的那颗心去表达对人的一种关切。”至于顾城,则是“向往纯洁、静美的世界”.他的诗“就是一个童话式的天国世界”。对于江河杨炼的远古神话诗,则概括为“民族原型:历史的或神话的。”称他们的作晶“具有强烈的历史和神活意识。”让人们引起对历史和生存的深度思考!-j感悟。“接续上了神话世界那生生小息的精灵,从而实现发扬或重塑民族心灵的占老梦想。”这蟪分析也都是很到位的,是站在一个历史的新角度蘑新审视上世纪诗坛的变革得出的准确论断。第三代诗,是引起争论最多的一个诗派。作者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探索了这一诗群产生的历史与社会背景,肯定了他们一些积极的艺术探索,并对他们以“消解文化”为核心的“非崇高”的美学形态、“非意象”的艺术方式,做r深入剖析,从而沦证了这一诗群能在青年中造成很大影响并能继续生存的合理性。对其有代表性的群落:“他们”派和“非非”派更有独到的阐释。或许因为孙基林与这一代诗人有着共同的生活经验甚至审美理想,所以让人感到他对这一诗群的先天不足和发展中的某些艺术失落论析还有些不够,希望作者对此再花些功夫做更一步研究,从而在理论上达到能引导一砦青年作者走J二更为扎实的创作境地。总之。这足一部富有思辨色彩和艺术个性的诗学论著,值得诗歌爱好者和研究者一读。(作者系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2006年第2期总第126期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SOCIALSCmNCESNo.2GeneralNo.126《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简评臧旭恒安全生产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近年来,面对频繁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党和政府把安全生产摆到了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策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相继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也纷纷从企业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探寻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孙健等同志所著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一书,是在对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柴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成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理论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创新性地提出了“人体管理模式”。孙健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企业管理案例的研究,《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一书是作者经过对柴里煤矿长期的跟踪调查,将自己的理论观点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提炼出的“人体管理模式”。即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各项管理制度与具有相应机能的人体的各个器官对应起来,从而将各项管理制度整合为一个“人体”,如:将安全管理重心下移作为“人”的右腿、内部市场化管理作为“人”的左腿、学习型组织作为“人”的躯干、准军事化管理作为“人”的右臂、自主管理作为“人”的左臂、企业文化作为“人”的大脑、目标管理作为“人”的神经系统、员工素质的提高作为“人”的血液系统等,从而将各项管理制度整合为一个“人体”,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全过程、多渠道、多层次的环环相扣、循环运转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做到“工作有标准,人人有职责,项项有考核”,实现了管理学与生理学的交叉结合。“人体管理模式”赋予了“以人为本”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要依靠每个员工来实现,二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追求效益放在第二二位;同时,“人体管理模式”还真正使员工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这种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在国内外都颇有创新意味。二、实用性很强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的主要研究对象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柴里煤矿,是一个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过去的柴里煤矿也具有我国国有企业的一般特性——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管理不善、社会负担重,且作为高危性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高。面对困境,柴里煤矿不断结合实际工作探索并践行自己的创建道路,构建了一种独具风格、卓有成效的科学管理模式——人体管理模式,该模式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不仅能为企业建立一种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而且使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真正达到了安全与效益的统一。可以说“人体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老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一个成功典型案例,它体现了煤炭等高危性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特征,书中所介绍的实现安全生产的各种具体管理措施,如:准军事化管理、自主管理、目标管理、企业内部市场化等,不仅仅适用于柴里煤矿,也适用于一切煤炭企业及其它高危行业,并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鉴于以上原因,我很乐意把它推荐给煤炭行业及其它高危行业负责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及在生产一线的员工,以供借鉴学习,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努力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率,实现零事故目标,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59

文章来源:《科技视界》 网址: http://www.kjsjzz.cn/qikandaodu/2020/0910/518.html



上一篇:论中英文诗歌的翻译诗学观念
下一篇:简析传统蜡染在当代中式女装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投稿 | 科技视界编辑部| 科技视界版面费 | 科技视界论文发表 | 科技视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视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