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赛博格的眼睛后人类视界及其视觉政治

来源:科技视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赛博格”(cyborg)是有机体和机器的杂糅,意指被科技改造后的超越自然限度的人类,源自于改造人类自身以适应环境的需要(最初是为了适应严酷的太空环境)①。有关赛博格的科

“赛博格”(cyborg)是有机体和机器的杂糅,意指被科技改造后的超越自然限度的人类,源自于改造人类自身以适应环境的需要(最初是为了适应严酷的太空环境)①。有关赛博格的科幻影视作品,其共同之处在于:充斥着关于“人类终将被淘汰”的持续不安的预感,人之为人的地位开始变得岌岌可危②。以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赛博格的“身体”或“意识”问题③,对视觉问题多有忽视。套用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的话,我们似乎可以说:赛博格的视觉令人不安地蠢蠢欲动,而人类的自然视觉却迟钝得令人恐惧④。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环境,人类的自然视觉显然已经不够用了。“赛博格之眼”回应了晚近以来日益升温的“后人类”议题⑤,或可将其称之为“后人类视觉”(posthuman vision)。“赛博格之眼”既属于用以补充、替代原始器官的义肢/义体,也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资讯模式或将重塑人类的身份认同,这正是凯瑟琳·海勒(Katherine Hayles)所谓的“后人类”典型处境⑥。它还与自动化视觉(automatic vision)、机器视觉(machine vision)、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等当代前沿技术密切关联。这并非遥远的技术构想,而是愈益迫近的日常现实⑦。

本文以20世纪中叶以降的科幻影视作品为研究对象,聚焦有关“赛博格之眼”的科幻想象,并以此为观察点,增补后人类研究的视觉维度。这里不包括复制人或人造人的视野(如电影《银翼杀手》《终结者》等),也不包括虚拟现实或VR视野(如电影《黑客帝国》《头号玩家》等),而是强调机器视觉对自然视觉的侵入。笔者以“视界”(sight,赛博格的所见视野与目视科技)为切入点,借用并改造了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视觉复合体”(complexes of visuality)的分析框架⑧,尝试将视觉技术分析引向更为广阔的视觉政治分析,进而揭示个体意志与视界政治的冲突与妥协。这里关切的问题在于:视界如何记录、分析、限制、过滤人们的自然视野;视界让哪些事物变得可见,又让哪些事物不可见;视界对视觉的再配置,其背后存在怎样的权力结构与权力关系。

一、机器视觉的发生

“如今是物在看着我。”在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看来,“视觉机器”(vision machine)的兴起正应验了这句谶言⑨。视觉机器不仅持续“看见”,而且还始终“看懂”,这一过程是自动化的(无涉人力或很少借用人力),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视觉自动化可以从两个层面予以理解:一是捕捉、记录的自动化,即成像手段如摄影、摄像;二是理解、分析的自动化,即机器视觉⑩。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广义上的“机器视觉”,既包括借助传感器(如雷达、红外遥感)获得的视觉,也包括晚近兴起的计算机视觉或称AI视觉(如人脸识别)。前者是对特定场景的视觉化“感知”,后者是从图像或图像序列中生成符号性描述?。

如果说“让‘不可见’可见”属于视觉现代性问题?,那么让不可见持续可见就是一个视觉现代性与视觉自动化紧紧缠绕的问题了。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的“冷战”有力推动了视觉自动化的进程。在维利里奥看来,以自动化为核心特质的视觉机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某些场景下,“我们自身的视觉能力由于某种限制而显得不够”?。军事战场,这一至关重要而又瞬息万变的特殊场景,正是视觉机器的最初发生之地。

战争在不断加速,战争之输赢越来越取决于加快速度的能力。维利里奥在《速度与政治》(Speed and Politics,1977)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作为政治概念的“速度学”(dromology)?。不同于哈·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强调速度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维利里奥着重考察了“速度”在军事史上的消长起伏。维利里奥把军事史简化为“现代运动战”取代“封建包围战”的历史:防御性城堡持续败落,而机动武器与高速武器系统则强势崛起。在封建时期,备有防御工事的城市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争机器。人们以高墙深壕备战待敌,长于减速而弱于加速;而在现代战争中,地形对战争的限制愈来愈弱,交通运输能力的长足发展让战争变得愈发便利。例如,能够驰骋于各类地形的装甲战车,它们爬过堤围,穿越森林,行过淤泥,推倒灌木、墙体,畅行无阻?。由此,维利里奥坚称:地理意义上的“据点”已经失去了往昔的战略价值,如今重要的是移动速度以及移动路径的不可预测性?。自动化武器、精准武器的发明与应用,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疆域的概念。导弹袭击,横跨大陆,任意往来,毫无限制。疆域不再是一个可以“围起来”的地理概念或政治概念,而凝缩成了速度意义上的“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地理意义上的“战场”消失了,“前线”亦无从确认,对敌情的快速反应及决策事关重大。一言以蔽之,速度意味着一切。

文章来源:《科技视界》 网址: http://www.kjsjzz.cn/qikandaodu/2021/0624/1730.html



上一篇:云南区域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对策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的小说视界

科技视界投稿 | 科技视界编辑部| 科技视界版面费 | 科技视界论文发表 | 科技视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视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